赵衍春:浴血突破“铁壁合围”
★金戈铁马★
赵衍春:浴血突破“铁壁合围”
一双脚走出抗战之路
1939年11月,15岁的赵衍春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十三旅第六支队,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抗战之路都是靠战士们的一双脚走出来的。”赵衍春说,有一次行军正值寒冬,赵衍春所在的部队来到一条河边,河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为了不耽误进程,战士们就直接从冰上走过去了。部队人太多,冰面无法承受过大的重量,有的战士直接掉水里了。
“我当时也不小心掉进去了,正好背着一支长步枪,就把枪横过来,卡在洞口,最后爬上去了。”赵衍春说,因为当时水太冷,再加上一路行军,后来腿部染疾,一年多不能走路。
即便现在,赵衍春的腿也时常犯老毛病,但是他拍着腿对记者说:“一路行军全靠了这双腿,抗战征程都是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巧设埋伏掩护我方撤退
1940年以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更频繁、更残酷。
1941年,赵衍春加入八路军晋冀鲁豫行署警卫部队,负责保卫机关单位。敌人的武器装备先进,有坦克部队和骑兵,部队就发动百姓,把路面挖成交通沟,在沟里和敌人打迂回战。
有次遇上日伪军大“扫荡”,敌人中了我方的埋伏,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冲奔过来。河岸有十几里长的堤坝,赵衍春所在的警卫部队利用堤坝作为掩护,在堤坝缝隙里设置火力点,密集的枪弹织成强大的火网,“打起来跟刮风似的呼呼响,敌人也害怕!”
此次“扫荡”,警卫部队成功掩护机关单位安全撤离。赵衍春回忆说,回到部队里,战友们看他衣服上全是血,整理衣服的时候一颗子弹掉了出来,这时才知道脖子被子弹擦伤。“当时只知道打仗,拼命往前冲,根本顾不上那么多。”
浴血奋战突破“铁壁合围”
突破敌人的“铁壁合围”也是令赵衍春印象深刻的一次战斗。敌人从多个方向向我军实施合围,形成包围圈后不断向中心压缩,对我军施行压迫式攻击。
那天早上,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吃饭,还在战壕里,就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部队迅速撤离,行军一天一夜硬是甩不掉敌人。
我军积极部署战略决策,用两挺机枪架到山头上,从高处吸引敌人,并压制敌人火力,其他战士利用土丘作为掩护,对敌人扫射,并依次撤离。赵衍春所在连队只有一挺机枪,在撤离时负责大部队的后方,掩护机关单位。
赵衍春说,当时尸横遍野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虽然牺牲了200多名战士,但是挽救了好几百人的性命,机关单位都成功突破了包围。
“被俘虏的战士被敌人用铁丝从锁骨穿过去串成一串,集体带去枪毙。”赵衍春激动地说,“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投降,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是孬种!”
【记者手记】
比起自己的故事,赵衍春更热衷于讲别人的故事。讲入伍以来一直带着他、照顾他的王指导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流血牺牲的战士们。
老人说,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奋不顾身往前冲,命都是党的,根本顾不了那么多,自己的这些小伤小痛不值得一提。当他提到战场上的激战时,我们仍旧能看到他那坚定的眼神,那是一份多么昂扬激荡的抗战情怀啊!
赵衍春 1925年生,山东肥城人。194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山东省东平县公安局治安股股长、山东省东平县二区及五区区长。南下到杭州后曾任杭州市笕桥区公安分局局长、杭州市中城区公安分局局长、杭州市政府保卫科科长、杭州市公安局刑警科科长、浙江省公安厅三处副处长、浙江省轻工业厅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1986年8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