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新闻

省政协面商“养老难题”,政协委员建议

补砖头补床头不如补人头

  省政协面商“养老难题”,政协委员建议

  补砖头补床头不如补人头

  本报讯(记者 周瑜 通讯员 叶春)“探索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教育考试与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相结合,提高养老相关专业在校生参加鉴定的比例。同时,鼓励各地调整‘入职奖补’政策,在入学时提前签订协议,并把补助金提前下发,提高政策的吸引力。”

  近日,浙江省政协召开了首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案办理集中面商会。与本报持续关注的“养老专业叫好不叫座”问题不谋而合,“养老护理人才支撑不足”是此次面商会上省民政厅与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一方面,市场上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另一方面,养老专业招不满人,学生毕业后又转行从事其他工作。人才的缺乏阻碍了养老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执行院长刘伟文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从事了30多年养老服务工作的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何雪玲认为,培养机制与市场脱钩也是造成护理人员不足的一大原因,“无论是本科、大专,还是成人教育,学校现在设立的养老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管理类人才,因此学生进入养老机构工作后往往不愿意做护理员,而待遇、福利等各方面保障的不足又难以留住一线护理员。”

  对此,嘉兴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张心桥提出建议,将政府的养老服务补贴从“补砖头、补床头”改到“补人头”,真正把奖补落实到最缺人的一线护理岗位上。同时,他建议在提高一线人员待遇和福利的基础上,鼓励50岁-65岁的退休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

  刘伟文委员则给出了鼓励50岁-65岁退休人员从业的具体办法,即通过“时间银行”的方法,由政府作信用保证,以现在的服务换取日后的养老服务。对此,省民政厅副厅长苏长聪表示,这个方法可行性高,将作为课题进一步研究。

  苏长聪介绍,浙江护理人才面临质量数量双缺乏的局面,现在一线护理人员约9万人,但很多人连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都没有。他表示,将通过“双证”制度和奖补政策关口前移等方法,吸引高素质护理人才。目前,全省已有37所高校和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近两年招收学生近3万名。


浙江老年报 头版新闻 a0001 补砖头补床头不如补人头 2015-07-27 浙江老年报2015-07-2700021;3959344 2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