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了,请不要把他们遗忘
好的养护 让失智老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老年痴呆症,也叫失智症,国际上通称阿兹海默氏症,这三个名字一说,估计省内的人都知道。老人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65岁左右,出现了失智症,自己和家属心里会很难过,将物品东藏西藏,自己找不到,还怪家人偷走,刚刚吃过饭,却抱怨不给他饭吃。喜欢自己走出去,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往往是失智症家庭常见的现象。家里有一位这样不稳定的人物在,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法沟通与难以治愈的无望,让很多家属感到绝望。
台湾有位叫伊佳奇的教师,为照护罹患失智症的父亲,他辞职,专研失智症知识与照顾技巧,并将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集结为一本书《趁你还记得》。这也是华人世界第一本将非药物疗法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失智症照护书籍,为帮助失智症家庭及照护者维持家庭生活品质。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或者亲人得了失智症,对平时的状况不好做出判断。
由于缺乏专门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普通机构又不肯接纳,许多患病老人的养老成了大问题。“失智老人是最难护理的。”“和其他老人相比,这些老人特别能‘折腾’。要时时刻刻紧盯着他们,每一刻都高度紧张,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做出什么危险举动。”由于这些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吃药、大小便,有的甚至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与别人干仗。
如何让失智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老年痴呆症若照料得当,让老人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度运动和全方位的刺激。
如何让失智老人所在家庭有喘息之机?除了呼吸和咽食外,几乎一切都得依赖于别人时,我们如何能保有生之尊严,我们如何能让失智老人的家人从竞争激烈的工作压力和寸步不离照顾老人的双重重压中获得喘息之机?我们能依赖的该是谁,会是谁?
杭州馨和园颐养院,是杭州市主城区大型的养老机构,机构附近有一家综合性医院“杭州求是医院”。
“以老人为中心”是这家颐养院的运营服务管理理念。为失智老人提供第二个安全温暖的家,在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提供无微不至的贴心护理,力求为失智老人提供科学、专业、优质的照护服务。
失智症患者增长迅速
沟通得有技巧
馨和园范院长告诉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4%至7%,且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升高1倍。在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20%至30%。目前全球有3650万人患有失智症。范菁华说,由于老年性痴呆的病程进展缓慢,症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会差别很大,早期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十个:记忆减退、难以胜任日常家务、语言问题、时间和地点定向性障碍、判断力变差或下降、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东西放错地方、情绪极不稳定、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
生活中如何与这个群体沟通,也分享了她多年来的经验。“由于老年人随着机体的生理性老化,感觉器官的功能也逐渐减退或出现病变,她们一般视力差、听力下降、反应变慢、记忆力差,再加上她们的心理特点,在与他们交流时,最好创造一个适宜沟通的环境。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千万不要催促他们。语句也尽量简短,一次交代一件事情,以免引起混淆。”范菁华说,“最重要的是,要顺着他们,尊重他们,要像他们爱我们那样,不离不弃地爱他们。”
他们也需要被尊重和呵护
在范菁华的眼里,这群老人只是一群老小孩,他们不仅需要被尊重,更需要情感沟通。她在值班手记里写道:“她们爱整洁,自己的床铺总是铺得平平整整。她们不愿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她们节俭,一张卫生纸也要分作两半用;她们健忘,刚说的话忘记了,甚至不认识面前的儿子。她们有自己的尊严,她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记忆力衰退了,甚至什么都不记得了,沟通还有必要么?给予了肯定的答案。85岁的杨阿婆就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有时候还莫名其妙地大动肝火。范院长每次见她,都不停地跟她重复介绍自己,有空就坐下来陪她唠唠嗑。杨阿婆有时发脾气了,别人过来不管用,见了她,就安静下来。她说:“我认识你,我们是老朋友啊。”范院长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沟通都没有白费。 楼嘉卉/文
邀请30位读者,免费到馨和园测试是否患有失智症。
欢迎老年朋友到馨和园来坐坐,看看园区里对失智老人的养护情况,还可以向里面的医护人员咨询想问的问题。
报名、咨询电话:0571-85188899
85108899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沈家路108号
(泽和大酒店后)
交通地图:公交车22、46、41、78路至沈家村下。
失智了,请不要把他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