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乐居

郑君伦:铁道战线生死护送

  郑君伦:铁道战线生死护送

  ★十面埋伏★

  14岁加入铁道游击队

  1938年,11岁的郑君伦亲眼看到日本鬼子来到他的家乡薛城,杀了100多位乡亲。后来,郑君伦的大哥郑君才、二哥郑君厚都加入了铁道游击队,点燃了郑君伦的革命激情。

  1941年的一天,郑君伦约上村里另一个青年,整整走了一天一夜,来到微山湖岛附近,找到了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部,并见到了大队长刘金山(电影《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原型之一)。 “刘大队长起初不同意,说我还没有枪杆子高,怎么打鬼子。我一听就急了,告诉他我可以扒火车!”最终,刘大队长同意让郑君伦留在铁道部游击队,但主要负责内勤工作。

  刘金山并不知道,郑君伦从小就生活在铁路边,早就学会了扒火车。一天,郑君伦很轻巧地扒上了火车,一个飞跃、一个踏脚,就稳稳的扒在了上面。刘金山连连惊叹:“这小子,到底在哪学的这一招!”

  伏击火车头

  就在郑君伦参加革命后的第二周,由于八路军鲁南军区的被服厂遭到了敌人的洗劫,他和战友们被派去扒敌人的火车,弄一些布匹回来。

  当时带领大家扒火车的是铁道沙沟站副站长张允骥。等敌人火车进站后,张允骥设法将其弄出故障,让日军的火车拖延到晚上出发。等火车开出后,张允骥亲自扒上了火车,将装满布匹的后两节车厢的网管和销子拔掉。

  郑君伦和战友们都早早等候在埋伏区。“被拔掉网管和销子的火车开进埋伏区后,我们引爆了早已准备好的地雷,只见车厢脱离轨道,像麻花一样扭曲起来。”失去动力的车厢最后停留在沙沟南面的塘湖附近。战士们和临时调集的老百姓们,早早就在那里等候了。那次伏击日军的火车,共缴获洋布1200匹,日军军服800余套,还有一批毛毯和药品,解决了鲁南军区一个团的冬装供给问题。

  护送刘少奇、陈毅通过封锁线

  最让郑君伦引以为豪的经历,便是参加了护送刘少奇、陈毅通过津浦铁路封锁线的光荣任务,这让他体验到了战争之外的惊心动魄。

  1942年8月某个深夜,刘金山等人接应了刘少奇和其他20多名护送人员,来到了鲁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离敌人的据点比较近,郑君伦和副大队长王志胜先去探探情况。

  “我和王志胜腰上插着匣子枪,提着几瓶酒和几条‘哈德门’香烟来到伪军的炮楼,王志胜和伪军们打好了‘招呼’。”

  王志胜安排了几个战士穿上伪军的衣服,守护在周围,骗过了日军巡逻队的询问。郑君伦和战友们便护送刘少奇等迅速穿过铁路桥洞,顺利完成任务。

  后来,郑君伦又接到了护送陈毅的任务。“陈毅一见到我们,便与大家紧紧握手,详细地问了一些与铁道有关的问题,临走还留下一些短枪和许多子弹。”陈毅的亲切给郑君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郑君伦与其他战友们,满怀信心地护送陈毅顺利通过了封锁线。

  【记者手记】

  采访中,已经年近90岁的郑老对于很多战场上的细节都记忆犹新,这让我惊讶不已。郑老家里摆放着各种各样战争纪念勋章以及与老战友们的合照,不过很多战友都不在了。正如郑老所说的那样,老兵越来越少了,我们更加要珍惜现在还有老兵的日子,感谢他们。

  郑君伦 1927年2月生,山东枣庄人。1941年参加革命,1943年8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共参加过数百场战斗,也负伤10多次,头部、颈部、手臂都曾受过枪伤。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宁波地区军代表、镇明路公安分局局长、宁波市交通局局长等职位。1988年8月离休。


浙江老年报 乐居 a0006 郑君伦:铁道战线生死护送 2015-07-22 浙江老年报2015-07-2200012;浙江老年报2015-07-2200011;3952594;浙江老年报2015-07-2200014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