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乐居

胡孙节:深山密林打游击

  胡孙节:深山密林打游击

  ★坚强后盾★

  胡孙节 1925年生,浙江平阳人。1942年7月参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平阳县南港区委组织科长、区委书记、中共桥墩区委书记、中共金乡区委书记,中共平阳县委常委、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共瑞安县委副书记、瑞安县县长、温州地区专员公署民政局副局长、平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2月离休。

  小小年纪救助红军战士

  胡孙节出生在平阳县山门镇西部的一个山顶村庄——百坵田洪寮。10岁那年,父亲和爷爷相继过世,全家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1936年的一个傍晚,胡孙节的母亲听到屋后时重时轻的喘气声,连忙叫胡孙节和他大哥出去看看。“大哥发现有两名红军倒在我家屋后,身上都是血。”母亲连忙和兄弟俩一起把伤员抬进屋,帮伤员止血,并给伤员喂饭。

  为了躲避敌人搜查,胡孙节他们把伤员抬到自己的牛棚,用稻草遮好,并把家里的床拆了做成担架,准备第二天一早把伤员抬到后山的番薯洞藏起来。

  第二天,母亲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叫大哥去买药。“就这样,我们天天为伤员送饭送药,没多久引起了敌人的怀疑。”敌人来搜查,用手枪威胁母亲,母亲毫不畏惧,敌人也没辙。两名伤员经过他们10多天的精心照顾,身体逐渐康复,便告别寻找部队去了。

  参加武工队昼伏夜行

  当时,在胡孙节家附近,常有共产党的游击队、武工队出入。“平阳县武工部长林瑞清还在我家住过,经常向我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胡孙节说,接触多了,他自己也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

  1942年7月,胡孙节在百坵加入了共产党,介绍人是平阳县平西区委书记郑成贤和平西区武工组长杨青梅。10月,党组织安排他到平西区武工组当武工队员。

  平西区武工组的活动地域主要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西部山区,那里山高林密容易隐蔽。

  当时环境很艰苦,有很多敌人驻扎在山下水头、山门等一带的集镇,还在山上建了不少碉堡,监视地下党和武工队的活动。“我们的活动只能十分隐蔽,昼伏夜行,频繁交换驻地。”胡孙节说,只有敌人放松警惕,才有可能住到老百姓家中。

  一旦敌人有了行动,他们就要转移到山顶,住在废弃的草棚、砖瓦窑里。“遇到敌人搜山,我们又要转移到树林里住进山洞,用树皮、茅草搭个棚,地上铺草,就这么过夜。”胡孙节说,白天因为怕炊烟暴露行踪,都改在夜里烧饭。

  队友被抓后叛变

  参加武工队期间,胡孙节在很多老百姓家里住宿过。住在平阳县十八山胡乃强的家时,有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一天,他和队友正在商量事情,突然听到老百姓喊“敌人来了”。胡孙节出门一张望,看到敌人在后山上,赶紧叫上队友一起跑。

  当时,两人都穿着草鞋,但队友因为在慌乱中穿错了别人的草鞋不合脚,跑的时候鞋子掉了。“他的脚被锋利的岩石划伤了一直流血,敌人就沿着血迹抓到了他。”

  胡孙节说,队友被抓之后叛变了,准备当敌人的便衣。因为他掌握了很多共产党的情况,党组织便派人处置了叛徒。说起这些,胡老的语气中透露出太多的无奈和惋惜。

  【记者手记】

  胡孙节已经91岁,可是他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他说,自己一个出身穷苦的山里放牛娃,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中国共产党。

  说到为什么参加革命,胡老认为家人对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她的母亲。母亲先后将4个儿子送上战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老妈妈。胡孙节还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信念。


浙江老年报 乐居 a0006 胡孙节:深山密林打游击 2015-07-15 浙江老年报2015-07-1500017;浙江老年报2015-07-1500016;浙江老年报2015-07-1500019;3944526 2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