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其彬:以少胜多击退敌人
温其彬:以少胜多击退敌人
★粉碎扫荡★
温其彬 1924年生,山东沂蒙人。194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部队担任副指导员,保卫赣榆县根据地。解放后,曾任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处长、浙江省农机研究所所长、浙江农业大学农经系、茶叶系的总支书、浙江农业大学农机系主任等职。1984年4月离休。
投笔从戎参加军队
1937年,日军从河北省一直南下进攻,11月便侵入了山东。当时,温其彬正在蒙阴县上高小。
一天,教室外突然传来飞机的盘旋声,同学们往窗外一看,两架日军的飞机在学校上空打转。突然,日军的机枪就像雨点般打在教室的玻璃上、墙上,地上全是碎玻璃片,随即侦察机扔下一颗炸弹。因为学校遭日军袭击,温其彬的学业暂时中断了。
1938年春天,四个县的中学联合在蒙阴县山区里的一个小镇成立了第四联合中学。很快,敌人进山区“扫荡”,学校沦陷,温其彬的求学之路再次被日军破坏。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赢得胜利!”温其彬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师生们组织的抗敌自卫军,一下子从文弱的书生,变成拿起枪杆子的勇士。1940年,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抵达山东,自卫军编入八路军。
以少胜多成功阻敌
1940年9月,温其彬被送到山东沂南县的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编入五队三区队八班,番号为八支队,对外严格保密。
9月18日,天刚拂晓,1000多名日伪军从蒙阴县城方向出发,向沂蒙山区的垛庄八路军驻地进攻。为了掩护垛庄八路军指挥部,温其彬所在的五队与其他两队摆成三面抵御的阵型,阻挡敌人的进攻。
温其彬和战士们埋伏在右翼山坡,敌人想从此打开缺口。于是,敌军的轻、重机枪一齐朝右翼山坡扫射开火,小钢炮猛烈地向山坡轰击,密集的机枪子弹打断了山坡上无数的玉米。
这时,五队的邓队长下令,轮流打排枪杀伤敌人。几十支步枪同时射击,形成排枪还是很有震慑力和杀伤力的,就这样300多名战士以少胜多,击退了敌人一波波的进攻,胜利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在这次战斗中,温其彬所在的五队仅有3人受枪伤。
在艰苦岁月中仍坚持战斗
阻击战后的3个月,温其彬一直在鲁中山区和敌人战斗。“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但大家还穿着单衣。”温其彬感慨地说:“晚上实在冷得不行,就找来干草铺地上,大伙缩成一团睡觉。晚上站岗是最难熬的,穿着薄薄的一层单衣,在零度的气温下,还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军队的被服厂被敌人破坏了,温其彬和战士们的棉衣、棉被一直都无法补给。直到次年1月,部队才弄到了少许棉花,大家用纱布裹上棉花,勉强解决了冬装的问题。
除了受冻,挨饿也是常事。当时山东还没有开始建设根据地,很难得到群众的帮助和支援。筹不到粮食,战士们经常一整天都吃不上一顿。温其彬记得,有几天弄不到粮食,只找到一些发霉的地瓜干,每个人一天就分到三四片,坚持了3天。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对于反“扫荡”的那段艰苦岁月,温老微笑着娓娓道来。对温其彬而言,寒冷、饥饿、敌人的炮火都不可怕,因为心中有着必胜的信念。
采访后,温老给了我厚厚的一沓纸,是他接受采访前一天手写的简历和故事,嘴里还不停地说:“我真的没有做什么事情,没什么值得报道的地方。”这么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对待晚辈却谦逊、尊重,我想可能这就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品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