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土话”《诗经》找
金华“土话”《诗经》找
本报记者 苗露
方言总是容易被形容成“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在金华,却有一位老人,在“阳春白雪”的《诗经》中,找到了与金华方言的联系。
【“工科男”钟情金华方言】
今年70岁的胡铭泽是个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打小便对金华方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人都只会说方言,但我从小就在想,这些方言里的字要怎么写出来。”胡铭泽说,他从事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平时工作忙碌,资料又很稀少,就一直没能系统地研究方言。
直到2005年退休,胡铭泽终于逮住了机会,连忙买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资料,一翻就是七八遍。除此之外,8000多页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和一些音韵方面的工具书也成了胡铭泽的好伙伴。
“语言是活化石,是不能舍弃的宝贝。”胡铭泽说,特别是在方言逐渐淡出的现在,他更感觉需要用自己的力量保留先人文化精华。这10年来他终日与方言、音韵为伴,研究逐渐有了可喜的发现——金华方言保留了很多先秦时代的古语。不过,胡铭泽也坦言,目前的研究还不够严密,大部分是他个人的解释与看法,需要进一步核实。
【《诗经》中找到丝丝联系】
说起这几年研究的最大发现,胡铭泽毫不犹豫地指了指桌边的《诗经》。
秦统一中国的时候,对文字也进行了统一,金衢地区由于自身的封闭地势,受外界影响小,较好地保留了古代语言与文字。胡铭泽说:“先秦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文字使用,与金华方言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对此,胡铭泽举了个例子:《诗经·小雅·无将大车》中,每段首句都是“无将大车”,意思是“不要去推那大车”。“将”字在这里的解释就是“扶住”,用法与《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类似。而金华人说到“扶起”这个动作,会读作“yāng”起,这里的“yāng”,其实就是“将”。
同理,金华话中“又”字总会读作“yì”(根据语气不同有时读作yí),这在《诗经》中也有体现。如《诗·小雅·宾之初宴》末章为:“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这句诗中,除“语”和“羖”单独成韵外,“否”、“史”、“耻”、“怠”和“又”几个字应当押韵“i”。这就说明“又”的音韵在当时随同韵字一起变化,也读作了“yì”。
胡铭泽说,金华虽号称“小邹鲁”,却少有先秦文化的研究。他想从《诗经》入手,寻找先秦古词汇在金华方言中的遗存,并将研究结果集结成册,使金华不负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