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大学

溺水后 把握“黄金10分钟”

  溺水后 把握“黄金10分钟”

  近日,浙江省多个地方出现学生溺水身亡事故。从6月22日到6月30日,就发生了5起,皆为溺水事故多因孩子私自游泳和游野泳造成。

  暑期已至,意外溺水进入易发多发期。无论孩子是否熟悉水性,家长都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即使在正规场所游泳,最好也有成人陪同。

  先控水还是先心肺复苏

  落水后第一反应是屏气和声门紧闭,也是窒息一种,这会造成全身尤其是脑和心肌的损害;溺水者能不能救过来,10分钟之内的时间很重要。

  首先,发现有人落水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用手臂夹住溺水者头和颈部,把人翻转过来,保证口鼻露出水面。上岸后看他有没有意识,观察呼吸状况。如果两样都没有了或呼吸很微弱了,那么先不要控水,先做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这时需要控水。将溺水者肩背倒立或者施救者蹲在地上,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溺水者头下垂,然后拍打他的背部,让他吐出水。控水之后要密切关注溺水者的神态变化,如果溺水者昏迷了,要将他的头倒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溢窒息。同时要给溺水者保暖,体温对于溺水者来说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给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一般较长。现场进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为有效。当溺水者出现微弱的自主呼吸后,也不能马上停止人工呼吸,而要继续进行。

  镇静是最有用的救命稻草

  当你憋着气安静地俯卧或者仰卧在水中时,身体是能慢慢浮起来的。反之,你越挣扎,越会往水下沉。

  因此,如果在溺水的时候能够保持镇定,即使不会游泳,兴许也能够逃过一劫。

  北京急救中心微博发布了一种叫“水母漂”的姿势: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像水母一样静静漂浮。需要吸气的时候,双手向下向外压水划水,顺势抬头吐吸气,随即低头闭气继续恢复漂浮姿势。

  会游泳的人不慎呛水时应保持冷静,在水面上闭气静卧,把头抬出水面调整呼吸。不会游泳的人落水,应先镇静,采取仰卧位,保持头部向后,使鼻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呼气要浅而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可使身体平卧浮于水面,以便他人施救。如果将手臂上举和胡乱扑动,则很快会呛水和下沉。

  最后提醒一句,“善泳者溺”。即便你会游泳,也要注意安全。

  溺水10分钟的危害

  3秒钟人会头晕、恶心。

  10-20秒钟发生昏厥、抽搐。

  30-40秒钟出现昏迷、瞳孔散大。

  60秒钟发生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后出现脑细胞受到损害。

  10分钟后发生脑细胞坏死。

  本报记者 周瑜 整理


浙江老年报 大学 a0004 溺水后 把握“黄金10分钟” 2015-07-13 浙江老年报2015-07-1300005;浙江老年报2015-07-1300006;3942403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