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社区

从小兔儿的无怨到老兔儿的无悔

说一说杭州小营派出所片儿警李兔儿的故事

  本报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吴亮辉

  出生于1963年的李兔儿是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小营派出所社区民警。

  自1984年退伍加入公安队伍以来,他在派出所待了30多年,期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派出所民警”、“杭州市模范人民警察”、“杭州市优秀社区民警”。

  最近,李兔儿又多了个荣誉——浙江省公安厅首次颁发的浙江公安荣誉章,也称为“终身成就奖”。

  “四个不要”记在心

  “以前居民看到我,都会叫我一声‘小兔儿’,现在不少人得叫我‘老兔儿’了。”因为名字特别,李兔儿刚到社区开展工作时,便被不少居民记住了。

  当然,兔儿的工作也会遇到委屈,他的高血压便是被“气”出来的。

  有一次,社区新开了理发店,店主坚持要在十字路口大放花炮。“那里是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区域,也容易发生火灾,我便上前制止了。”谁知几个小年轻非但不听劝,反而破口大骂,最后还动起手。

  李兔儿将委屈憋在心里,回到警务室哭了一场。大概是太受刺激,后来去医院检查,血压一直正常的兔儿竟然血压高了。好在事后有几十个居民主动站出来指证了打骂他的人。

  社区的工作零碎繁琐,让李兔儿颇为自豪的是,在自己任职期间,社区的纠纷调解成功率是100%。

  “将心比心,多为对方着想,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李兔儿还将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归结成了“四个不要”——不要因群众一时埋怨就有怨气,不要因群众不理解就感到委屈,不要因个别群众不信任就放弃,不要因个别群众不支持就半途而废。“这‘四个不要’我一直记在心里,这么多年都没有忘记过。”

  工作也要“赶时髦”

  “现在社会发展快,不能总用老办法。”李兔儿说着展示了自己的微信。

  据说,他现在建立了社区的微信群,准备把社区的居民和个体店主都加进来,这样防范服务就更为方便了。

  由于地处杭州老城区,社区内不少房子都是出租房,原先3600多户居民李兔儿都记得差不多,可这租户更替太快,他一时半会儿也记不全。李兔儿说,为了记住这些新居民,他时不时就会去登门拜访,以朋友的方式与对方打交道。“之后,他们也能加到微信群的话,我们工作就好做多了。”

  别看李兔儿现在微信耍得这么“溜”,他一开始也用不来这新鲜玩意。

  “我就让社区的年轻同志教我,我拿个本子在旁边把步骤一步步记下来,慢慢练习。”除了微信,李兔儿还向他的“小老师”们学了制作幻灯片的方法,连续制作了几个防范用的幻灯片,主要是关于防盗防火和青少年假期安全的。

  “我会把这些幻灯片放在U盘里,这样去给大家讲课比较方便。”李兔儿说。


浙江老年报 社区 a0004 从小兔儿的无怨到老兔儿的无悔 2015-07-10 3935219 2 2015年07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