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常青特刊

★坚强后盾★

方舟:四明山上军民一家

  自幼燃起革命火焰

  1940年,方舟的父亲因染上瘟疫去世,养育5个孩子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没有经济来源的母亲肩上。

  因为贫困,方舟只上到小学4年级就辍学了。母亲却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有一天,母亲叫来方舟,告诉她可以继续上学了。原来,方舟的姑姑是地下党员,因此,家里常有地下党员来往。其中有一位叫朱洪山,是当时的中共慈溪县委宣传部长,得知方舟辍学后,让方舟在尚志小学念书。

  后来,方舟又陆续受到其他共产党员的帮助,在与他们相处的岁月中,少年时代的感恩心理渐渐演变为革命理想和信仰。1942年10月,方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深受日伪军迫害

  1943年,方舟调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任文化教员。当时部队驻扎在四明山区,新四军战士们在此开辟四明山抗日根据地。

  当时,日伪军经常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敌人十分狡猾,总是在夜里突然进村搜捕,游击队员们的转移异常艰险,尤其是那些伤员们。

  轻伤员通常是忍着痛跟随部队紧急撤离。南方降水较多,常常阴雨连绵,游击队员们搀扶着伤员,走在泥泞的小道上,直到把敌人甩得远远的,才能暂时休整。

  伤势严重的队员只能撤退到附近的山上。重伤无法移动的队员则只能隐蔽在村里,一旦暴露,就会被残忍地杀害。

  方舟还记得游击队员们在竹筒里放满盐巴的情景,盐巴烘干后随身带着,行军途中饿了就拿它来下饭菜。

  军民鱼水一家亲

  反日伪军“围剿”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最令方舟难忘的却是苦中品出来的“乐”。

  每次接到敌人来“扫荡”的情报,新四军总是先通知当地百姓尽快撤离。村民们感激新四军的救命恩情,常在敌人走后上山找队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带给战士们充饥。一旦确定敌军不会再返回时,就迎接他们下山回村里住。

  新四军战士严守党的纪律,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常为村民们挑水干活,百姓们从心底里爱戴这支军队。对战士来说,行百里路是常有的事,脚底上时常会磨出很多水泡。百姓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缓解战士们的疼痛与疲劳,村民们主动为他们烧热水用来泡脚,战士们面对村民的好意不知如何是好。有位村民说:“你们为我们做得实在太多了,而我们能为你们做的只有这些小事了!”

  方老激动地说:“在日寇侵犯、伪军泛滥的雪上加霜的时刻,革命的成功靠的就是军民鱼水一家亲。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亲情,没有百姓,哪儿来的胜利啊!”

  【记者手记】

  方老说,现在两大生活主题,就是锻炼和学习。

  尽管已年近90岁,精神矍铄的方老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有时看得入了迷,竟到了深夜两点才匆匆躺下。她最喜欢收听“中国之声”,她说:“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就缺时间!我想多看看美丽的祖国,这对我们这些老战士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浙江老年报 常青特刊 a0006 方舟:四明山上军民一家 2015-07-08 浙江老年报2015-07-0800019 2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