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后盾★
董志远:蚕丝改良场里做斗争
1940年6月的一天,正在村外玩耍的董志远突然被母亲叫回来。“娃呀,赶紧上山躲起来,日本鬼子来了,他们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母亲的话语和神情,让12岁的董志远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1941年,哥哥董仲英神秘地告诉他,自己在3年前就加入了共产党,专门开展地下工作。董志远央求哥哥带他去参军。哥哥考虑到他年纪还小,决定先介绍他去中共领导下的胶东蚕丝改良场,为抗日前线做些后勤保障工作。董志远听说能为抗日做贡献,欣然同意了。
1941年10月,董志远在胶东蚕丝改良场成为一名通信员。
不畏牺牲 拼命保护改良蚕种
1942年,日军投入大量兵力对昆嵛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董志远所在的胶东蚕丝改良场也被敌人盯上了。
上级立即组织人员转移,但董志远自告奋勇,和另一名同志留了下来,护送正在研究改良的蚕种和重要设备。他们刚将蚕种及重要设备收拾妥当,就发现不远处来了一群黑压压的身影,日军距离改良场已不足200米!
董志远和战友立即从后门撤离。这时,一支日军发现了他们,叫喊着追了过来。“我当时都能感觉到敌人的子弹贴着我的头皮在飞!”幸亏董志远熟悉地形,在翻越了两个小山包之后,找到一处山坳藏起来。
不一会儿,十几个日本兵就追了过来,在离他们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搜索了一阵后,往另一个方向追去了。半个多小时后,董志远两人小心地往相反方向逃跑,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董志远他们所保护的蚕种是当时改良场里最新培育的优质蚕种,后来为整个山东乃至全国的蚕种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忆“马石山惨案” 勿忘国耻
“日本鬼子,简直比魔鬼还可恨!”曾经亲眼目睹过“马石山惨案”的董志远,回忆起日军的暴行,声音变得颤抖,泪水夺眶而出。
1942年,日寇华北派遣军调动日、伪军3万多人,对胶东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拉网式”大“扫荡”,意图消灭中共胶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当日军扑到马石山时,才发现胶东军区部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指挥干部也不见了踪影。
眼见预定计划落空,日军恼羞成怒,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其中有1个村庄被包围后,日军逼老百姓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所,硬是没人开口,结果全村400余人被残忍地活埋。
当时,八路军部队正在开展分散游击作战,在周旋中消灭敌人,组织群众转移。等董志远他们来到马石山搜寻幸存群众时,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以及身首异处的尸体。
每每回忆起此事,董志远的心就被狠狠揪起:“所以我经常教育我的子女,勿忘国耻!”
【记者手记】
董老家中的茶几上插着的一面小的五星红旗。“我们要感谢党感谢祖国,让我们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董老说,他经历过战争,所以很珍惜现在的和平。
采访当天,董老上身是蓝色的中山装,下身着白色裤子,朴素简洁。董老告诉我,抗日战争时期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后来经常教育子女要节约。“衣服穿破了就补,饭要吃完,不能浪费一颗米。”他说,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战争年代留给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