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之光★
张剑:军民团结 抗日救国
加入游击队积极抗日
18岁那年,张剑和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国家形势,商量着如果日本人打到山东来该怎么办。
“因为当时国民党消极抗日,我们认为一定要加入积极抗日救国的队伍。”张剑说。
当时,中共地下党的两名同志正在兰陵镇发动群众抗日。“我们毅然加入了当地的鲁南抗日游击队,和工农百姓一起进行武装斗争。”
抗日条件异常艰苦,枪也少得可怜,几百人的队伍只有20多支枪。“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短短的1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游击斗争就发生了200多场,抗日热情无比高涨。”
1938年春,张剑随鲁南抗日游击队被编入八路军。
军民之间互帮互助
加入八路军后,队伍的最大任务便是开辟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加强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军民关系。当时的沂蒙山区被称为“山东小延安”,红色基础非常扎实。
“我被安排在了岸堤干校工作,每天深入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思想。”张剑说。
1938年,实行“三光”政策的日本人多次掳掠村庄,牲口全被抢走,以致老百姓在春耕时节无法耕田。“我们就安排部队的马用来耕田,或者几个人一起拉着牛犁耕田。”张剑说,大家一边唱歌,一边耕地,老百姓的困难解决了,战士们也高兴。
自那以后,当地老百姓就传颂起来,说八路军不仅会打仗,还会帮老百姓耕田。“抗战最后能够胜利,靠的正是这样互帮互助的军民关系。”
惨烈的李林突围战
1941年冬天,日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为缩小目标便于隐蔽和转移,区委实行了分散活动的方案。
有一次,张剑和战友王济让两人一组独立活动,躲在塘子区东部的老和山顶上露宿。半夜里,他们被山下村里的狗叫声吵醒了,没过一会儿,李林村里接连不断地响起枪击声和爆炸声。“肯定是我军的部队被包围了。”张剑说。
激烈的枪炮声持续近一个小时后,往南移到了李林村南面的鲁山脚下,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接着,传来汉奸喊话声:“八路投降吧,投降不杀。”而八路军则喊着:“上刺刀!”随之而来的便是零星的冷枪声和不断传来的肉搏拼杀的声音。
最后,张剑听到有战士在大喊:“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张剑心一沉,猜测他们出不来了。到了中午时分,王济让便下山去一探究竟,回来告诉张剑,在鲁山那边被包围的很可能是一个连,牺牲了80多位战士,有的战士身上都被敌人用刺刀戳了好多洞,特别惨烈。
老人沉重地叹息道:“战士们全都壮烈牺牲了,没有一个人屈服。他们都是八路军的好战士、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记者手记】
张剑已是97岁高龄,满头皓发,听力有些衰退,讲话略显吃力。见我来采访,张老很开心,也好像有很多话想和我聊。当年的那些抗战经历,张老记忆犹新,甚至有些细节也说得非常清楚。
如今,张老仍密切关注国家发展形势。“祖国富强了,不再是那个落后的中国,我们绝对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国土!”
采访中,张老始终强调,年轻的一代不能忘记历史:“对于抗日战场,我是亲身经历者,这段记忆我牢牢刻在心头,也希望年轻人要记住这些岁月,记住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