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心出发
亲爱的读者,拿到今天的报纸,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改变?
曾经“瘦长”的苗条身材,如今看起来可能有些微微“发福”。没错,我们的“身高”变矮了一点,“腰围”却加宽了一点。第一次在报型上做出如此大的变更,我们的内心也曾惴惴不安,但为了能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拿到报纸试一试,是不是即使只用一只手掌支撑着,报纸也不会两头掉了?
改版后的报型,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黄金报型,不仅符合人体力学的特点,也更能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当你双手拿着报纸展开阅读时,展开的宽度恰与手臂的宽度适合,每一条新闻,都将呈现在你的最佳视距和最佳视角里。这样一来,报纸变得更加挺拔,不用翻来叠去,即使在一些局促的环境下,也能舒展阅读。
与此相呼应的,还有更加轻松的版面语言和更为朝气的版式设计。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报头和报眉注入了全新的元素,更具视觉冲击力;原本五栏的分栏划分缩减为四栏,阅读起来更为疏朗;稿件与稿件之间的间距加大,脉络更加清晰。还有最重要的版面元素——图片和说明性图表的面积比例略有提升,便于阅读。
当然,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你也可以通过二维码等互联网方式与我们互动交流。
谁说跟“老”有关的就是暮气沉沉?不管是报纸,还是人,一样可以年轻、新潮。
从版型、版式,到内容表达,这将是一次由内而外的彻底改变,这也是13年之后,我们和你的又一次全新相见。
我们无意打破你原有的阅读习惯,所有的改变,只是想为你创造更为适宜的阅读环境和视觉体验。
希望你能感受到我们的努力和诚意,我们相伴相知,继续前行。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