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话题

子女:
别人替我们“尽孝”了

  子女:

  别人替我们“尽孝”了

  本报记者 王杭晨

  有这样一种组织,他们一般在老小区内租个房子,并针对老年人发放传单,以免费礼品为诱惑,拉老年人来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

  在健康讲座结束后,工作人员会以“算你便宜的”、“反正家里也要用的”为说辞,怂恿老人买一件10元的小商品(如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第二天,工作人员又会怂恿老人买50元的商品,昨天的10元退还,东西就算“送”你了,很多老人就会觉得很划算;第三天,购买100元的商品,归还昨天的50元。以此类推,等钱累计到一定数额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不会把钱退给老人。

  60岁的王大妈家住杭州濮家社区,一年前,她就被这个招数骗了。

  “他们早就跑路了。其实,刚开始我就看出来是骗人的了,我劝妈妈不要去,但她不听我的。”女儿吴女士说。最后动用了妈妈的小姐妹,才劝得老人家及时收手,但已经被骗了好几百元。当时,吴女士听妈妈说,小区好多老人都买了,有的买了好几千元。

  吴女士分析,母亲把听讲座当成了一种兴趣爱好。

  除了通过上面这种招数被骗的几百元,老人家听了讲座,被专家成功忽悠,用退休金又买了好几千元的保健品。

  吴女士劝说时,老人反问:“我用点钱你们就着急,平常怎么不见你们关心我?”吴女士实在拿母亲没辙,老人家该买的保健品还是继续买。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吴女士生了小孩之后。

  由于工作的关系,吴女士请母亲帮忙带孩子。一带上孩子,老人家忙东忙西,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参加那些保健品讲座。吴女士这才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对母亲关心不够,母亲生活太空虚导致的。

  从老人的角度来看,也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了。老来多寂寞,也难免会上这种人情当。吴女士这才开始反思自己,没有在精神上满足老人的需求。

  “发生这种事,保健品推销人员有错,但我们做子女的也没有尽到责任。”吴女士说。


浙江老年报 头版话题 a0001 子女:
别人替我们“尽孝”了
2015-06-24 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05;3916341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