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常青特刊

刘天淦:冲锋陷阵东埠头

  ★十面埋伏★

  刘天淦:冲锋陷阵东埠头

  简历

  刘天淦 1928年生,浙江永嘉人。1943年10月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委巡视员,杭州钢铁厂焦化分厂筹建组组长兼党委核心组组长,温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83年12月离休。

  “三支五支都出动,打得敌人叫爹娘。”87岁的抗战老兵刘天淦唱起《东埠头之歌》,精神振奋,仿佛回到了烽火四起的战场。

  远赴四明山 加入浙东游击纵队

  刘天淦出生在永嘉县一个贫穷的山村。有一年,永嘉潘坑村来了共产党员谢用卿,编书宣传抗日,15岁的刘天淦深受启发,就帮忙地下党组织做一些传递信息、放哨、宣传抗日等工作。

  1943年,在敌人的追杀下,谢用卿躲避至四明山,找到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写信给刘天淦。刘天淦和4位同伴也决定去四明山。10月,刘天淦收拾好行装,背着布包就和同伴们出发了。一路上到处是日伪军,他们只好走小路,一走便是10来天。

  即便是走了小路,也没躲过敌人的盘查。刘天淦说,伪军拦住去路不让离开,有个同伴谎称大家是去宁波做小生意的,愿意每人出10元钱给伪军做酒水钱,希望放他们一条生路。伪军这才放了他们。

  到了奉化的一个镇里,刘天淦几人又饿又累,只好向路人求助,吃了一顿白饭。几人担心会被当壮丁送去参军,就沿着山跑,来到一个坟场,看看四周没人,才敢靠着坟墓睡了一晚。

  “后来,我们沿着山路边走边问,终于在慈溪县四明山地区南旺村找到了浙东游击纵队。”刘天淦喜滋滋地说,自己被分配到特务大队,开始了战斗生涯。

  东埠头之战 观杰牺牲

  加入浙东游击纵队后,刘天淦参加了大小游击战无数次,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东埠头之战。

  1944年7月31日,汪精卫的中央绥靖团妄图蚕食“三北”根据地,并掠夺农民的秋收粮食,对东埠头发动进攻。

  “当时,我们班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来,到驻地外二里远的地方放哨。”刘天淦说,那时是秋收时节,田里散放着一捆捆的稻草。远远地,他们看见一片片黄黄的物体在移动,原来是敌人来进攻了,以稻草作掩护行进。班长立即派一名战友回去报信,其余人进入战斗状态。

  七中队队长观杰亲自指挥,带着二班、四班勇猛冲锋。伪军拿地里的坟包做掩护,战士们占领了敌人的几个坟包后,继续追击敌军,一直到五神堂前。五神堂是一座砖砌的小庙,庙前有一条河,河上架着一座石板桥。这是伪军一个重要支撑点,易守难攻。

  观杰率两个突击班通过小桥,跃上河岸,冲向五神堂。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打中了观杰的股动脉,血喷涌而出,观杰不幸牺牲。

  这一战最后全面击退敌人,七中队立了大功,获得了“模范中队”称号,为了纪念观杰,七中队被命名为“观杰中队”。那一首《东埠头之歌》,承载了刘天淦太多的回忆。十几年前,他还特意找人给这首歌谱曲,至今经常哼唱。

  【记者手记】

  刘老喜欢和晚辈分享自己的抗战故事,也喜欢去革命根据地看看。前几年,他还带着老伴去以前抗战的地方走走,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刘老说,自己是战争的幸存者,对生活充满了感激。他有一个宝盒,里面装满了参加革命时留下的种种物件,包括一本谢用卿亲手编撰的教科书。对谢用卿,刘老始终充满感激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两本亲手制作的本子,上面记录了自己的回忆。

  这些宝贝,即使是他最心爱的老伴也不能随便碰的。


浙江老年报 常青特刊 a0004 刘天淦:冲锋陷阵东埠头 2015-06-24 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10;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11;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14;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15;浙江老年报2015-06-2400013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