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 你是谁
改善邻里关系不妨从一声“你好”开始
我的邻居 你是谁
改善邻里关系不妨从一声“你好”开始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潘洁敏
65岁的刘美凤自从老伴去世后,跟女儿一起搬到了杭州城西金都新城小区,女儿买了两套房,一套自住,另外一套给她住。
按理说,跟孩子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刚好,但刘美凤反倒失落了不少。住了两年, 不知邻居姓名,更谈不上相互问候说话。
跟她有类似感觉的还有79岁的刘大华,他一直住在单位宿舍,但随着人口流动量增大,单位发展变化,他和邻居的感情越来越淡,甚至不再互相串门。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隐私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结果,楼道虽窄,邻里关系却逐渐淡薄,甚至变成不知对方是谁。
眼看着身边的邻里关系变得淡薄,也有一些居民在努力改善着。家住杭州灵隐街道外东山弄社区的周德荣今年85岁,他就是改善邻里关系的代表。
2000年刚住进仁寿山小区时,他发现有的住户子女来看望父母时,因按错了电子门,被按错的住户给以难看眼色,当时楼道墙上还贴满了牛皮癣似的广告电话,很脏乱。
“我觉得要做点什么,于是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周德荣还组织大家开了邻里会议,大家相互介绍很快活络了。后来,401的住户胡女士提议把水泥楼道改成用大理石楼道,周德荣便逐户联系,让大理石铺满楼梯,用白粉粉刷墙壁,费用各户均摊。
这之后,有的住户捐出画,各层住户开始美化各自的家门口。熟络了之后,邻里间还会互相帮助,哪户乡下亲戚送来了土特产,总要分给各户尝尝。
2004年,周德荣所在的单元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楼幢”荣誉称号。走在楼道里,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各家各户门口布置得诗情画意。楼道里的居民们不住夸奖周德荣,认为他的功劳最大。
“有些人会觉得先给别人笑脸有点吃亏。”周德荣的观念很朴素,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有一个人主动去跟别人示好,开好了头,自然就好办了。
像周德荣这样,努力改善邻里关系的还有很多。杭州长庆街道浙大御跸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周光伟说,良好的邻里关系需要有牵头人,例如社区连续四年举行邻里节,每年9月举行百家宴,每家都做一个菜来聚餐,最多的时候甚至有200多人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