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慧眼

赵金伏:不放弃一名伤员

  ★战地天使★

  赵金伏:不放弃一名伤员

  赵金伏 1926年生,江苏丹徒人。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卫生员,华东野战军二师四团二营军医,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五团卫生队长兼炮兵团后勤处处长,慈溪县自来水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慈溪县水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慈溪县农机修造厂副厂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1983年1月离休。

  伤员的生命安危放首位

  战场上勇敢无畏、奋力杀敌的战士赵金伏,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军医。

  1938年的一天,赵金伏的小学老师徐老师忽然问他,是不是愿意接受一个任务,赵金伏一口答应。徐老师将赵金伏几个同学带到了扬子江边,拨开层层芦苇,几名新四军战士身缠绷带,显然是受伤了。

  13岁的赵金伏主动认领照料5名伤员。6个多月里,赵金伏寸步不离,悉心照料,在和战士交流过程中,对这支为百姓战斗的队伍产生了好感。后来,他得知徐老师也是共产党员,就在护理任务结束后,让徐老师帮助自己参军。

  在上海中山医院系统学习了两年后,赵金伏归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卫生队员,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技术不凡、救死扶伤的军医,他从来都将伤员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

  1945年顺河集阻击战前夕,赵金伏担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的连队卫生员,因为要照顾随军的两名伤员,他落在了急行部队的后面。

  于是,赵金伏借了一头小毛驴,让两个伤员轮流骑,勉强跟在部队后面。到了后半夜,小毛驴走不动了,和部队的距离越拉越大,赵金伏心里着急,只好在后面使劲儿推着毛驴,这才继续前进。虽然形势紧急,但是医生的职责不容许他放弃任何一名伤员。

  被瞄准的敌人跑不掉

  1943年,赵金伏所在团部代号为“淮宝支队”,主要在江苏省的淮阴、宝应等地区活动。年底,淮宝支队奉命保护空虚的淮北平原洪泽湖畔新四军四师根据地,以防止日伪军进攻。

  1945年正月初四下午,抗日根据地军民正欢度新春佳节,淮宝支队接到紧急命令,因新四军淮南支部面临着被敌人12路包围的危险,淮宝支队一定要在初五拂晓前到达顺河集,阻击两淮来的日伪军。

  到了顺河集运河渡口时,赵金伏发现这场战斗远比想象中更加猛烈。敌人用掷弹筒、轻重机枪、步枪等武器向我军阵地疯狂地轰击、扫射。

  “连长大喊:沉住气,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再打!”赵金伏低声说道,“我迅速找到位置,做好准备,等到敌人距离我们埋伏地点四五十米时,连长大喊一声‘打’!我们十多挺机枪和手榴弹一起向敌人猛打过去,遭到突然袭击的敌人十几分钟就死伤大半。”

  就这样,敌人没能踏上我军阵地半步,就被打得焦头烂额,残兵夹着尾巴逃回了大本营。

  赵金伏是部队里有名的神枪手,他说:“在我看来,机关枪、炮都不如步枪,它们太占空间并且不精确。我枪法很好,只要被我瞄准了,敌人是跑不掉的。”

  【记者手记】

  走进赵老家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满满一桌子奖状、荣誉证书和军功章。赵老一生经历战斗不计其数,获得乙级模范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每一枚军功章的背后都有一个闪光的英雄故事。

  老人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画国画,画好了乐呵呵地拿去参加比赛。

  看到老人生机勃勃的晚年,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慨,说是震撼更恰当,在他经历过人生百态后,还这么积极阳光。难怪说:最美正是夕阳红。


浙江老年报 慧眼 a0007 赵金伏:不放弃一名伤员 2015-06-17 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2;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3;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5;3915115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