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真相

项耿:依靠群众干革命

  项耿:依靠群众干革命

  ★坚强后盾★

  项耿 1919年生,上海南市人。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回祖籍慈溪。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慈溪县委书记,宁波地委常委、秘书长,嘉兴地委副书记、专员,中共绍兴地委副书记,金华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1985年5月离休。

  项耿与妻子合影

  “不能忘记祖国被侵略、人民被奴役的苦难历史。”项耿说,更不能忘记的是,人民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参加解放先锋队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项耿一家人逃难至慈溪观城镇,项耿加入了当地的抗日群众组织战时服务大队。

  次年9月,项耿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青年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当时,先锋队常组织大家看话剧,最流行的是《拿起鞭子》。等话剧结束,先进青年就端个凳子,站在上面,向大家宣传抗日思想。

  1939年4月,项耿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观城镇青年支部书记。

  处处团结人民

  1941年4月,宁波、绍兴等地沦陷,上海浦东地区党的武装到浙开展游击战。有了这支部队,三北(慈溪、余姚、镇海的北部)人民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基本的“安居乐业”。“只要是扰民的、捣蛋的,三五支队都请他们滚出去。”项耿说。

  1941年9月,部队开辟了三北抗日游击队根据地,设立办事处。1942年,各地、县、区党组织建立,开始建立区级政权性质的办事处,项耿就在三北地区区级党组织先后任组织委员、书记、区办事处主任等职。

  与部队不同,项耿主要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简单说,就是改善人民生活。”项耿介绍,民运工作包括了执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调整劳资政策,照顾并协调各阶层的经济利益等。

  比如,实施的“二五减租”,就是针对地主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分成不公平现象。100斤收成,农户先拿走25斤的成本,剩下的75斤再由地主与农户平分,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

  “抗战为什么能胜利,就是团结人民。”项耿说。

  与老百姓关系密切

  当然,区委还承担着收集、传递情报和转移伤员的工作。

  项耿的爱人王培秋当时20出头,在乡里做指导员。

  一次,王培秋像往常一样,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工作,要经过一座桥。当时,桥头有个日本人,在王培秋的盲区。直到离他仅一两百米的距离时,王培秋才看见。

  紧要关头,王培秋转身躲进了路边小店,睡在里间的床上。“店老板是村里的保长,给我打掩护,说我是他姐姐,因为身体不大好,从别的村子过来找他。”

  能够这样化险为夷,很大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与老百姓关系紧密。比如开展工作要到老百姓家借宿,帮百姓做些清扫、挑水等家务。

  项耿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是抗战胜利的源泉,是决定性的力量。

  【记者手记】

  这是我采访的第一对烽火伉俪。两老相差4岁,一个动、一个静。

  项耿藏在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更乐于倾听。夫人王培秋热情地给我讲科普,什么是“二五减租”,什么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王培秋说,项耿这个人很老实,不大说话,她呢,话特别多。其实,我看出来了。

  她不光话多,还特别直。采访结束,我正在拍他们的一些手写资料,王培秋让我猜她几岁,我说80多岁吧。她特别认真地摇摇头说,92了。然后说,这份材料是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写的,今年已经是抗战胜利70周年,写不动了,80周年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都不在了。


浙江老年报 真相 a0004 项耿:依靠群众干革命 2015-06-17 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6;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5;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8;浙江老年报2015-06-1700017;3915123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