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关注

“不闹心”的好听众 “不省心”的好伙伴

研究表明,与宠物的“忘年交”可以让老年人“十年少”

  “不闹心”的好听众 “不省心”的好伙伴

  研究表明,与宠物的“忘年交”可以让老年人“十年少”

  本报记者 余晓叶 通讯员 周可佳 汪琳

  “汪汪”助我恢复语言能力

  “汪汪,汪汪,你在哪里?”

  汪汪是沈燕萍的爱犬。前几天,汪汪单独跑出门,天黑了都还没回来,53岁的沈燕萍慌了神,开着电动轮椅,找了3个多小时,最后,爱犬听到了她的声音,自己跑回来了。

  和很多老年人一样,沈燕萍的汪汪陪伴她多年,填充着她的精神生活。

  杭州美政桥社区的人几乎都知道,今年53岁的沈燕萍身边有一只叫“汪汪”的贵宾犬。每天,一人、一狗、一轮椅,出门买菜、散步,其乐融融。

  沈燕萍的这只狗,已陪伴她4年多。“它和我相依为命,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陪着我,是我最要好的伙伴。”

  几年前,沈燕萍因中风导致偏瘫,说话也很困难。她坚持锻炼,希望自己早日康复,也很渴望和人多交流加强语言能力。“可是,我刚开始讲话时,很难讲出完整的一句,别人总觉得不耐烦。”沈燕萍说,渐渐地她也不好意思多和人讲话了。

  后来,儿子怕她一个人寂寞,就想买只狗陪她。“我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后来儿子的同事因为长期出差,家里的贵宾犬没人照顾,汪汪就这样来到我身边。”沈燕萍说,汪汪刚来的时候只有4个月大,和她相处了半个多月感情非常好,难舍难分。见状,儿子就跟同事把汪汪要了过来。

  沈燕萍很喜欢和汪汪聊天,尽管她每次只能说几个字,但她觉得汪汪能读懂她的情绪和意思,还会和她互动。因此,沈燕萍对练习言语表达更有信心了,每天都会和汪汪聊天。“我现在讲话这么流利,汪汪的功劳很大,没有它陪着互动,我不会恢复得这么好。”

  汪汪成了沈燕萍最好的伙伴,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坐着轮椅带着它出门散步。“汪汪也有脾气,不带它出门的时候,要交代它在家乖乖的,不然它会生气,还会把家里弄乱。”沈燕萍说这话时,汪汪似乎不好意思了,趴在主人的怀里撒娇。

  “它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我恢复语言能力,我真的不能想象有一天它离开我了该怎么办。”沈燕萍一直说,自己和汪汪可以说是相依为命过来的,她的生活不能没有汪汪。

  开心贴心不省心

  和沈燕萍一样养狗陪伴自己的老人有很多,在杭州市上塘街道陆家坞社区边上的小公园里,每天都能看到不少老人带着自家的狗出来遛弯。

  今年60岁的金秀美是陆家坞社区的居民,她几乎每天都会带着家里的西施犬去公园里散步。“它跟了我两年,我喜欢和它一起出门。”金秀美说,自己一直很喜欢狗,照顾它、打扮它,也让生活有了乐趣。

  几年前,金秀美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帮他们带孩子。家里有个孩子很热闹,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也没想过要养狗。

  “前年,儿子和儿媳带着孙子搬到新房子住,我就养了只狗。”金秀美说,儿子一家刚搬走那段时间,她很不习惯,老伴又喜欢出门找朋友下棋,感觉房子空荡荡的,家里少了很多欢笑声。因此,老伴就建议她养一条狗作伴。

  金秀美没想到,养狗后要做的事情真不少。前段时间小狗走路怪怪的,金秀美带去看了兽医才发现,自家的狗得了关节炎。

  “养狗一点也不省心,不过照顾好它自己也很开心。”金秀美说,这两年,小狗已经和她成为好伙伴,出门买菜、锻炼都带着它。狗是现在是她最好的陪伴者,让她的生活不再寂寞。

  不过,金秀美知道小狗的寿命不长,也担心将来它离开时会受不了。“总有那么一天的,我会做好心理准备。”

  专家:失去时要转移情感

  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很多老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在亲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把感情投放到自己所养的宠物身上,从而寻求精神寄托,甚至患上“宠物依赖症”——因为失去宠物,而出现抑郁、哭闹甚至绝食等现象,产生心理疾病。

  猫狗等宠物的寿命一般为十余年,很多老年人会担心自己有一天失去了宠物该怎么办。对此,国家心理咨询师王晓梅建议,当宠物离开时,老年人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或者换一只宠物养,将情感转移到它身上。

  王晓梅说,她本人也喜欢养狗,所以很能理解老年人和狗之间的情感。“狗确实可以陪伴老人,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乐趣,尤其是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很需要陪伴。”

  “我身边有个朋友失去狗,无法接受下一只宠物,伤心了好久才走出阴影。”王晓梅说,老年人在失去狗时,最好再养一只狗转移情感,或者走出家门多和朋友沟通交流,转移注意力。

  》》》养狗注意事项

  ◆老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养宠物前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不需要太多运动的小型犬,或是服从度非常高的中大型犬更适合陪伴老人。

  ◆选择适合的时机和品种。狗的寿命在15年左右,老人在决定把狗纳入自己的生活之前,应结合自己的身体和家庭情况,慎重地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要养。在不幸发生时,老人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平静面对。

  ◆养狗不要像疼爱孩子那样溺爱它们,从而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挑食、调皮等。从小就应对它们进行训练,规范它们的行为,可以避免很多坏习惯,并让它们适应人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减少对家人和邻居的影响。

  ◆遛狗时,最好选择安静人少的地方,因为狗在喧闹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烦躁和受惊的现象,出现过度兴奋甚至狂奔的行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遛狗时,也不要忘了清理狗的排泄物,以免为他人造成困扰。

  养狗助老人“十年少”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地理可持续发展学科研究组研究表明,养狗可以使人的身体年龄最多“年轻”10岁。

  研究组以居住在苏格兰中东部地区的平均年龄为79岁的547位老人为对象,对他们的身体年龄和宠物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参与者中有9%的老人养宠物狗,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远远超过了没有养狗的老人。不仅如此,步入老年期的他们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安或忧郁症。据具体数据分析表明,年龄平均65岁以上养狗的老人,身体活性化指数和老化速度最高推迟了10年。研究组表示,养狗成为了可以克服因老年期到来而导致的精神、身体退化的好方法。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2 “不闹心”的好听众 “不省心”的好伙伴 2015-06-08 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03;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05;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0;3867380;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09;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1;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3;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4;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7;浙江老年报2015-06-0800018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