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新闻

儿女在抚触方面的反哺性施予,是维系老人健康心性的重要因素

给“老小孩”的拥抱不该“欠费”

  儿女在抚触方面的反哺性施予,是维系老人健康心性的重要因素

  给“老小孩”的拥抱不该“欠费”

  本报讯(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徐康)言语变少,情绪容易波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但看见邻居老夫妻一起散步,她的眼里却充满嫉妒,不小心碰到儿子的手时却立马躲开……老伴去世快两年了,独居的陈珍(化名)这几个月像变了个人。儿子厉峰(化名)担心母亲,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让他吃了一惊——母亲竟患上了“皮肤饥渴症”。医生建议厉峰陪伴母亲时经常握住她的手,拥抱她,给其安全感。

  皮肤饥渴症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特别希望得到拥抱和爱抚,另一种则是像陈珍这样,因皮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心灵也变得孤独,变得不愿与别人亲近。

  那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会拥抱父母或年长的亲人吗?

  “没有没有,这有点难为情。”74岁的王道海说,他的两个女儿时常回家探望,但跟老伴更亲昵。

  61岁的谢来根的情况也类似。“女儿带我下馆子、旅游、按摩推拿,都是她买单。”老谢的女儿定居美国,在返程告别时也没有互相拥抱。“自己女儿嘛,如果她拥抱我,我会很开心。”

  37岁的张玲则表示拥抱过母亲:“尤其是在她高兴或难过的时候,拥抱也能让她更安心。”另外,对90岁高龄的外公,她会用摸手、拍肩等对方比较接受的方式进行身体接触。张玲曾尝试拥抱外公,但外公并不太接受。这一现象存在于不少家庭中,孩子虽然想以身体接触来表达亲昵,亲人却不适应。

  “儿女在抚触方面的反哺性施予,也是维系老人健康心性的重要因素。”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赵明学说,老人和小孩一样,需要肌肤的抚触,子女扑到父母怀中撒娇,或主动为其揉肩捶背,不仅能令老人胸臆大畅,也能令其在心理上更松弛,更富保障感。

  但是,由于子女年龄增长,成家立业,时间精力都有所削减;同时,因已建立新的亲密关系,身体上的接触也会与父母疏远。心理专家建议,感觉肌肤“饥渴”的人,首先要对这种“饥渴”有认知,要理解它是来自对安全感和亲密依恋关系的渴望;其次就是接纳自己的这种“饥渴”,这只是一种需求未被满足的状态,就像躯体饿了、渴了一样;然后需要用经验来修复,没有顾忌地享受拥抱和肌肤接触带来的安全和舒适的感觉。

  浙江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国付建议,晚辈可多陪父母聊天、看书或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逐渐学会用肢体行动表达关爱。


浙江老年报 头版新闻 a0001 给“老小孩”的拥抱不该“欠费” 2015-06-01 浙江老年报2015-06-0100003;3874092 2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