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管理如何缴费
我们来献计
公墓管理如何缴费
我们来献计
本报《10年后,你们还记得我吗》的报道收尾后,编辑部还是陆续收到读者们的来信来电,大家纷纷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我们交流对于公墓管理缴费周期的看法。现将部分读者的反馈刊登出来,与大家分享。
朱大伯(杭州读者):
看了80岁老奶奶的担忧,我深有同感。我母亲的墓是在半山公墓上的,墓证上写着:“10年不交费,作无主处理。”我认为,此话甚为不妥。
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为一个老人,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公墓缴费问题得到解决呢。现在什么都能代扣,能不能把公墓管理缴费也设定为代扣业务呢?就像水、电、煤气一样。
黄康良(湖州读者):
我看了5月8日贵报头版头条发表的80岁老太忧心公墓管理费到期无人续缴的报道后,也想说点浅见。我认为张老太担心往后公墓费到期无人续缴的事是多余的。这是因为张老太已亲自缴妥了10年的公墓管理费,10年后她已90岁高龄了,要她本人去续缴可能已力不从心,她的儿孙们如仍在国外的话,也是鞭长莫及。因此,张老太往后只好托人代劳,续缴公墓费了。
何大爷(杭州读者):
我今年已经86岁,我觉得公墓管理缴费依靠孙辈不太现实,最好是能延长缴费周期。这样一来不增加子女负担,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二来不会出现无主墓。无主墓本身是一种土地闲置浪费。先交30年或者50年,一次性存一笔钱进去,让人更安心。
徐大伯(杭州读者):
我的丈母娘已经去世20多年,公墓管理费是从2009年到2019年,交了10年。公墓管理缴费的问题对我们家而言是“火烧屁股”的事。
我的下一代马上就要出国留学,我们年纪也大了。到了第四代,恐怕不会再有人想到我丈母娘墓地缴费的事。所以,我觉得缴10年太短了,建议延长到50年,进行一次性缴费,并根据物价预估把涨价算进去。这样能让老年人相对安心。
刘大爷(杭州读者):
我是大塘新村的居民,今年82岁,我是《浙江老年报》的忠实读者,在七、八年前搬到上海居住,但一直保持看《浙江老年报》的习惯。看了《10年后,你们还记得我吗》的稿子,我想说说我的情况。
其实,公墓的问题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了。在上海,墓地尤其紧张。我在安贤园有一个墓地,它的缴费方式是10年一缴。我的儿子马上就要出国了,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
我想,像这种人口迁移的情况以后还会越来越多。我会担心,10年之后,谁来做缴费这件事情呢?我怕这成为我一生最后的遗憾。我个人觉得,缴费年限要是可以延长就好了,比如设定最高年限为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