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 解决“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养老 解决“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余晓叶 周瑜
在昨天举行的2015居家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养老产业和互联网方面的专家就“互联网时代的社区居家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认为,互联网和养老产业的结合,将互取所长、互补其短,成为未来综合性养老服务的发展大势。
王先益 浙江省民政研究中心主任、浙江老龄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居家养老面临
“最后一公里”问题
国家“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府为支撑的养老理念。我个人认为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要略有调整,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老年人群体的庞大,还因为老年人结构需求多元化,这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协同。
有些企业在尝试着让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包括老年人,让老年人的需求得到互联网的支持,这种模式很值得推广。
孙军 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养安享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养安享将为千万老人
搭建数据库
我们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做养老服务。因为养安享是“一体两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的模式。“一体”就是全国落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店。它是核心,通过社区养老中心,将老年人集中起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公益性明确。
“两翼”是指社区电商养安享健康商城和老年大数据管理,搭建在社区服务中心,用户和对象高度一致。
未来真正的盈利会通过大数据开发来实现。这个数据库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智能决策的模型。
杨飞 网仓(中国)科技董事、总裁:
大数据反推老人真实需求
目前,电商平台的痛点就是“最后一公里”,而养安享做的就是“最后一公里”服务。
老年人可能不方便出门购物,如果我们有数据支持,就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现在,很多人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最后快递员送货上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送的是什么,这就是没有数据支持。
大数据进入家庭后,会形成一个真实的数据,我们可以反推老年人的需求。从倒过来的思维,了解“最后一公里”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这样一来,老年人才能更好享受智慧养老模式,体会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郭清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智能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老年学研究院院长:养老产业
需求与供给尚未对接
我发现中国目前存在两大挑战,一个是人口老龄化严峻,还有一个是大量慢性病人群带来的挑战。我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健康管理学院,特别是老年健康管理方面建立了一个培养体系,有强大的养老服务团队的培养能力,但却面临一直招生无法满额的情况。需求和供给没有对接好,也是存在着“最后一公里”距离的问题。其实,老年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何文炯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科学技术与养老联动
大有作为
我们都知道,社会化照顾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技术是养老的重要措施。除了产品的研发,还要利用科学技术把数据收集起来,通过大数据为老人提供精准的服务。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解决照料问题,提供远程医疗照护服务。
另外,人才培养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人不愿意来做养老服务这个职业,因为这个职业地位不高。我们应该要把职业地位提高,让养老服务这个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才能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