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聚焦4700万高龄农民工:
为何主动“延迟退休”
央广聚焦4700万高龄农民工:
为何主动“延迟退休”
最近这两个月,各路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持续关注高龄农民工现象。本报也连续五期,刊发《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安排之痒》系列报道。
5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再次聚焦中国4700万高龄农民工群体。
《中国之声》发问:高龄农民工身体上早已“力不从心”,为何主动“延迟退休”?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副所长金英杰说,我国目前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是以劳动关系为基础建立的,现有法律规定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高龄农民工一般高于60岁,超过退休年龄继续就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否认定为工伤,在司法实践中争议不断,未达成共识,也导致高龄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
《央广夜新闻》观察员朱煦说:“改变不了老人们还要继续工作的现实,那就在他工作中,给予更好的待遇和保障。”
此前有专家建议,改革缴费率较高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使中老年农民工有能力和信心来缴纳养老保险。但随后有反对意见称,在养老金支付能力堪忧的背景下,这一改革会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即使改革过关,高龄农民工也早已老去,是否能享受到改革红利仍然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