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异性照料服务 你尴尬吗
养老机构异性照料服务
你尴尬吗
本报记者 曹漫
2014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94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44%。其中,有65.4万老人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7%。
在实际照料过程中,很多照顾者是与被照顾者素不相识的护工。面对来自并非亲属也非同性的贴身照护,尴尬的问题在所难免。
照顾者:尴尬,尤在最初时
4月28日,杭州一家公办养老院特护病房内,46岁的护理员田桂菊(化名)正在为老人热中药。
这个大开间里住了7位老人,都是失能半失能病人,需要特级陪护的他们全部由田桂菊来照料。
田桂菊来自重庆,在这家养老院里做了12年护工,前不久还被评为“最美养老护理员”。
“要帮老人擦洗身体、洗澡,还要帮助他们排便,最开始我感觉很难为情。”田桂菊坦言,这些事可能连老人的家属做起来都会感到为难,她一个外人最初的时候的确挺尴尬。
好在当时所在楼层的护士长经常和她沟通交流,教她专业护理技能,一个月后田桂菊逐渐适应了。
不过,在长期的照护过程中,田桂菊也碰到过“非礼”行为。一次她在洗手间洗水果,一位男性老人笑嘻嘻地拍拍她的手臂,伸开双手做出要抱她的姿势。
“你要做啥?”田桂菊一脸正色地看着他。见状,老人像是清醒过来,识趣地走开了。
这样的事情,另一名护工叶英(化名)也碰到过。有一次,她给一位男性老人洗澡时,发现老人不住地盯着她看,还伸手要摸她的胸。叶英推开他,脸上的表情也严肃起来。
被照顾者:依赖专业且长久的照顾
85岁的章尧顺(化名)已经在这家养老院住了3年,由于各类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他,甚至一度连排便也很困难。好在护工田桂菊并不介意,总是主动帮他。
“我也不好意思,但看小田这么用心照顾,我很感动。”章尧顺说,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病情得到缓解,儿子来看他时连夸护工照料精心。
不过,每当田桂菊休息,其他护工来顶班时,章尧顺就不乐意了,他拒绝其他护工帮他擦身、洗澡。田桂菊知道这个情况后,耐心地开导章尧顺,并把他的生活习惯告诉顶班的护工。
同样的,83岁的老马某次生病住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病房。当时,他高烧不退,即便在身上放冰块降温,体温也一直降不下来。50岁的护工杨华见状,凭借经验建议老马请内科医生会诊。果然,对症下药后,烧很快退了。
“护理有很多学问,只要认真学,真心待人,老人就会信赖你。” 坚持这么做的杨华赢得了“专家阿姨”的美名,在省人民医院点名找她做护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子女:要孝顺父母,也要体谅护工
中午11点,养老院3楼的一间房里,65岁的祝家红(化名)从家里带来了父亲喜欢的春笋烧肉、千张包和两个蔬菜,坐在床边陪他吃饭。“其实护工挺不容易,就算是我自己也不一定照顾得好。”祝家红说,她经常跟护工打电话了解情况,也时不时来看望。
不过,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配合异性护工的照料工作。赵伟宏(化名),65岁,患过高血压,后来又患中风导致偏瘫,路都走不稳。儿子把他送进了养老院,赵伟宏却不认为自己需要接受帮助。
儿子数次劝说都不起作用,只能请护工尽量顺着父亲,保护其人身安全。“好在他的子女理解,要不也挺尴尬。”护工胡容华(化名)说,她知道赵伟宏要强,便在平时采用“放养”的方式,只在对方确实需要帮忙时“顺便”帮他。
据了解,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养老院里共入住了1300多位老人,失能老人共549名,超过了总人数的1/3。“男性较欢迎女性护理员,因为她们体贴细心,但女性都不希望男性护理员来护理。”该养老院护理科科长申雪莉(化名)说,目前异性护理基本上是女护工照顾男老人。
业内人士:用培训、辅助器械等缓解尴尬
关于怎样减少异性照料服务的尴尬,院方表示:首先,护理员要着工作装,仪表整洁大方。在护理时注意言行举止,提供专业服务。“遇到意外情况,护理员应表明立场,不能让老人产生误解。”申雪莉告诉记者,护理员要有爱心和耐心,失能老人受病患影响,身体心理情况都不稳定,需要关爱。
舟山市社会福利中心定海分院院长叶安平则认为,从事护工的女性年龄普遍偏大,阅历较为丰富,异性照料的尴尬容易缓解。当护工全身心投入到护理时,老人也会受到感染,两者的关系会更融洽。
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咨询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罗睿琦认为,女性护理员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去性别化、角色化,提供职业化服务。“你如果传递的是爱岗敬业、尊老爱老这类纯净的能量场,那么老人回报你的也是尊敬和感激。”
使用辅助器械也能降低尴尬并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记者在该养老院看到了座便椅、沐浴椅等辅助设备被运用到护理中。
申雪莉想提醒家里有老人住在养老机构的子女,尽管老人在养老院可能衣食无忧,但还是建议子女常来看望。护工的照料不能取代亲情的慰藉,如果子女长时间缺位,老人会情感孤独或产生遗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