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带情绪“炸弹”上路
别带情绪“炸弹”上路
本报记者 周瑜
网友们说,这是两个典型的“路怒症”患者间的纠纷。“路怒症”患者也被称作攻击性驾驶员,发作者会袭击他人的汽车,甚至无辜的同车乘客也会遭殃。
如果你经常在开车时候异常愤怒,甚至破口痛骂,就要小心自己是否有“路怒症”了。
5月3日下午,成都骄子立交桥附近,一个男司机停车后,把另一辆车上的女司机拉下车,痛殴。女子被暴打至脑震荡并骨折。而此事的起因是,两辆车互别,导致男子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期间,双方还在驾驶和别车过程中互相喊话爆粗,最终激发了男子的暴力行为。
四川变道女司机被暴打的新闻尚在热议,云南又有一起疑似因司机斗气,奔驰车撞死老人的案件。五一小长假,昆明昆石高速一位老人一家开3辆车游玩,经过收费站时,一辆奔驰企图插队,双方起冲突。站在奔驰车前的老人被撞倒,不幸身亡。
事件回顾
三成司机自认“路怒族”
媒体报道,中科院曾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作了关于“路怒症”的调查,其结果显示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
日前,我们也对杭州市30位私家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进行了随访,他们中有3成觉得自己在开车时容易暴躁,情绪控制力远远低于平时。而把自己归为“路怒族”的10人中,男性占了7个。
“其实,这是无法转化压力的表现,男性可能更容易爆发情绪。”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朱长江说,医学界把它归为阵发型暴怒障碍,“多重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当事人自己都无法控制当时的局面。”
朱长江说,现在不少司机有这样的症状,但并非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得了一种情绪病。外界的压力,比如赶时间、堵车、对方超车加塞等都可以归结为外界因素。“主要还是个性上的问题,这类人往往容易被激怒。他们会觉得别人的行为侮辱了自己,会产生报复心态,并很难克制住。”
朱长江解释,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暴怒状态下,容易形成易怒的思维方式,这种情绪使其在生活中也比较烦躁、容易发怒,严重的还会产生情绪障碍、睡眠障碍。
今年55岁的司机老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提早退休后,老包开起了出租车,但由于不熟悉路况、开车强度大,刚开始干的时候,他经常很烦躁:“刚开始不熟悉路况,长时间跑在路上,也很烦闷,会和客人吵架。回家后,还会和老婆吵架。”老包说,后来严重到睡不好觉,他才去医院看病。
要包容也要远离“垃圾人”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0%的交通事故起因由情绪不佳时开车造成。
“感到自己难以调整情绪时,不要贸然开车,宁可选择另一种出行方式。”杭州市拱墅区交警叶警官说,开车闯祸没有后悔药,应该多看看车上坐的人,想想在家等的人,“这也是个人素质和社会素养没有达标的表现,汽车进入家庭生活10多年,但是汽车文明还没有跟上。”
对此,朱长江表示认同。他认为,这是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产物,很多情绪得不到排解。同时,大家对心理保健也不够重视。“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带有很大负面情绪的人,既要多包容,也要远离,以免他们难以控制情绪时发生攻击性行为。”
听听优秀司机的建议
提到驾驶员承受的心理压力,一直都在路上跑、掌握一车人安全的公交车司机是最大的。
记者特别采访了杭州28路车的司机师傅孔胜东,他开了18年公交车,已安全行驶60多万公里,从无违章记录,也从未发生事故。
“有时候开得慢就是走得快。”孔师傅说,虽然这是句老话,但很多司机并没有放在心上,尤其是年轻气盛的开车族,“不开赌气车、霸王车、冒险车,驾驶的心态要平和。我也有开车烦躁的时候,那就放放舒缓的音乐,想想自己掌握着车上人的安全。”
孔师傅还传授了60多万公里安全行驶的经验:
1.行车前检查车况,降低意外发生的几率。2.时刻准备好防御性刹车,应对加塞、变道等情况;3.多看看左右反光镜,掌控路况、车况;4.碰到超车等情况,就忍一忍让一让,其实相差几秒,哪怕多等一个红灯又何妨?
》》》相关链接
嚼口香糖可以促进放松
朱长江建议,不要积累情绪,应要找渠道发泄,否则会憋成内伤。但是发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损人损己。
大城市交通比较拥堵,建议开车前降低对路况的预期。除了通常的播放轻松的音乐、调整呼吸节奏等方式外,转移注意力也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和神经。
此外,有研究证明,嚼口香糖也有促进放松的效果,有规律的咀嚼可以使人神经放松。
由于司机们都是各自驾驶,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所以双方多是通过猜测判断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所以,遇到危险驾驶的司机,除了设法远离他们,也可以尽量想象对方没有恶意,宽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