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文化

拾梦“梅王阁”

  拾梦“梅王阁”

  杭州下城区永丰巷有一幢小楼,名为“梅王阁”,市级文物保护点,因元代画家王冕的一幅《元王元章墨梅卷》得名。它的主人是杭州现代画家、鉴赏家高野侯,人称“画到梅花不让人”。

  潘老夫妇曾居住于“梅王阁”。今年74岁的潘先生是高野侯儿媳翁世媞的外甥。

  潘老在美国居住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烈,回国次数也频繁起来。每次回家中,他们总要翻出当年那幅双色梅,回味一番。“高老喜欢画梅花众人皆知,但这幅双色梅不一般。这是1941年4月,我母亲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高老难表激动心情精心创作的。”潘老告诉记者。

  高野侯一生画过很多梅花,这幅尤为用心,梅花呈红蓝两色,墨梅枝干郁密,笔笔饱含着真情。74载后的今天墨宝依旧散发出梅花荒寒清绝的韵味,栩栩如生。

  失而复得《墨梅图》

  高野侯是清末举人,喜爱收藏,以古今名人梅花作品为多,尤其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而就是这幅最珍藏的《墨梅图》收藏背后却有一段曲折。高野侯当初重金收藏的《墨梅图》却被利欲薰心的不良画商摆了一道,只有半边是真品,另一半是拼接的仿品。

  高野侯发现后既震惊又愤怒,为不留遗憾,不惜重金求取到另半张真迹,叫最好的裱画工裱好,真迹合二为一,高野侯非常高兴遂命名“梅王阁”。

  祭祀先人讲传统

  潘老的姨妈翁世媞对祖宗非常敬畏,每逢做香祭祖都要吃素三天且亲力亲为。她从来不为自己的生辰庆祝,但家里先人的祭日每个都记得清清楚楚。

  翁世媞生活极节俭,但做香祭祖做的菜用料工艺却极其讲究。潘老清晰地记得三样祭品是秘制冰糖蹄膀、豆沙粽和枣饼。

  豆沙粽的豆沙馅要用生猪油和糖提前腌制再切成条,包上薄薄的一层糯米,蒸好后打开粽叶,糯米颗颗晶莹饱满,皮薄馅足,从头吃到尾都是满满甜糯的细沙。枣饼则是将红枣去核去皮,枣肉捣成泥和上水磨粉制成皮,芝麻、核桃去皮一起拌成馅,用制饼模具打成枣饼,红枣、芝麻、核桃的香甜口感一起在嘴里融化齿颊留香。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李菁


浙江老年报 文化 a0007 拾梦“梅王阁” 2015-05-08 浙江老年报2015-05-0800001;3864465 2 2015年05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