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才艺

王同宰:83岁的风筝达人

  本报记者 苗露

  春光明媚,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在这样的天气里放放风筝,想必也是极好的。最近,在金华举办的一个风筝文化节上,永康83岁风筝达人王同宰的出现,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

  69年的“风筝情缘”

  说起自己与风筝的故事,王同宰显得非常兴奋。

  “我14岁的时候就开始做风筝了,是一位姓朱的老师教的。”王同宰说,这位朱老师算是他的启蒙老师,两人因为风筝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变成了忘年交。

  此后,王同宰只要有空,就会自己捣鼓风筝,渐渐地,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

  “我的风筝用的是无纺布,专门去天津买的。”王同宰解释,这种布料轻薄、牢固,遇水上面的图案还不会化开,“潍坊风筝虽然也很好,但不适合在我们这边放,太重了,容易坠下来。”

  如今,王老的家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风筝博物馆”。漫步其中,“金鱼”、“蝴蝶”、“纸鸢”、“老鹰”……千奇百怪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这些风筝中最大要数“蜈蚣”风筝,足足有54米长;而最小的能飞上天的微型风筝,大约只有7厘米长。这些风筝从支架的竹签到风筝面上的图案,都是王老自己“一手操刀”。

  乐当校外辅导员

  王同宰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如今退休了,他也闲不住。从1997年开始,他便担任永康市人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专门教孩子们制作风筝。后来,他又陆续在好几个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王老的风筝制作课,每次都是人气“爆棚”。

  “做风筝这个事情,细心认真的人可以很快学会,但如果做事毛躁,做出来的风筝就很难飞起来。”王同宰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除了自己能够颐神养性外,还能传授传统技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做点事儿,王老觉得很值当。

  别看王同宰年事高,他的身子骨可硬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是“托风筝的福”。别人都是阳春三月放风筝,王老倒好,一年四季只要有风的天气都会带着风筝出去。一边放风筝,一边和周围的人闲聊,朋友圈是越来越广。

  “以前我在上海住过一段日子,那时候还和认识的朋友们成立了‘浦东风筝协会’。这些朋友,现在还有联系。”王同宰说,上海的朋友常会来永康玩,每次见面都能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王同宰:83岁的风筝达人


浙江老年报 才艺 a0005 王同宰:83岁的风筝达人 2015-04-13 3835045 2 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