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老人变成了“孩子”
请用爱,包围他们遗忘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老人变成了“孩子”
请用爱,包围他们遗忘的世界
本报记者 周德双
近日,一部由李雪健、黄磊、小宋佳主演的暖心大剧《嘿,老头!》正在热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离家多年、玩世不恭的儿子海皮发现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一夕之间变成“孩子”后,放下了对父亲的“恨”。他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守候,重新认识父亲。电视剧中的不少场景让观众产生共鸣,阿尔茨海默症的话题也再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忘了吃饭忘了亲人
剧中,老头经常因为忘记自己是否吃过饭,而重新买一碗面回家;邀请老同事来家中做客,却彻底忘记了这件事;开始分不清方向,找不着回家的路,会和镜子里的自己对战。随着剧情的发展,老头遗忘的东西越来越多,到最后,把儿子也忘了。
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病症初期的症状不易被察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和海皮一样,忽略了阿尔茨海默症初期的蛛丝马迹。
杭州小营街道的叶琳看了剧中的情景深有感触,她想起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姥姥。“我们长期在杭州做生意,姥姥一个人在老家,一年难得回去看看她。有一年回去,发现她变得碎碎念了,一件事情重复很多次还不自知。那时,姥姥已经78岁了。大家都以为她只是年纪大,变得唠叨了。”直到后来,叶琳的姥姥几次找不到回家的路,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回想起当年没有及时发现姥姥的病症,叶琳悔恨不已。
来自同个社区的王俊琪说,剧中觉得很多症状都跟家中的“老头”一样。“我真的不想承认眼前这个症状很严重的人是我的父亲,他就像个‘老小孩子’似的,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忘记自己吃过饭是前期的事情了,后来,他喜欢囤东西,把糖果什么的都往床底下藏。甚至还和电视里的人对骂,最后把电视给砸了。”
健忘不等同于痴呆
在杭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门口,记者碰到了前来复诊的张平。“我妈是去年确诊的,得了这个病后,对家里影响很大。以前她会帮着照顾孩子,现在她需要大家照护。”张平的女儿在滨江从事房产销售,平时工作忙,请了阿姨在家照看母亲。“现在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但记性很不好。”
以前的事,张平记得很清楚,却总是想不起最近的事。“总记不住把东西放哪了。”女儿去取报告单时,65岁的张平跟记者倾诉,“我怕以后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所以现在强制自己把东西找出来,平时还会写生活笔记。”
其实,张平的行为女儿都看在眼里,“她年轻的时候就很要强,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心,我们平时也会有意让她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她多出去社交。”
杭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沈咏慧告诉记者,像张平那样的做法值得借鉴——患病初期,强化训练可以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延缓基本机能的退化。
从沈医生坐诊情况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以65岁以上人群为主,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是中重度,家人发现明显异常后,才会带来医院。也有少部分注重保健知识的老年人,会主动来做认知测试和评估。
每周五,在市三医院有专门的阿尔茨海默症门诊,如果觉得自己最近有短期记忆遗忘等疑似阿尔茨海默症的情况,可以前往检测。但是,沈医生也提醒,出现健忘并非都是老年痴呆。
多数人上年纪后,大脑皮层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记忆力减退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是因老化而出现的健忘症状,经人提醒就会想起,与老年痴呆并不是一回事儿,不必过分担忧。” 沈医生说。
家人的照护能延缓病情
剧中,面对自己患病的父亲,儿子海皮选择辞掉工作,专心照顾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父亲居然想起了以前的事,连剧里的医生都说产生了奇迹。
其实,阿尔茨海默症的其中一个特征是近期记忆的遗忘比较明显,远期的记忆却历历在目。沈医生表示,阿尔茨海默症一旦出现是不可逆的,但是家人的关爱和药物一样重要,能延缓病情恶化。
让沈医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对老夫妻。丈夫80多岁了,看上去很清瘦,他的老伴已经患病8年。每次来就诊,先生都会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伴,轻身细语地嘱咐。沈医生说,除了眼神呆滞,老太太总是干干净净的,比同病龄的老人要精神很多。
一旦进入阿尔茨海默症中重期,可能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幻觉等症状,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在杭州橡树老年病医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占了总病人数的26%,其中以80岁至90岁的老人为主。“基本都是重度患者,子女都上了年纪,无法照顾他们。”↾该院护士长王秀华介绍,阿尔茨海默症重症患者对外界已经完全失去认知能力,如果说鱼的记忆有7秒钟,那么他们的记忆是静态的。
健忘、失忆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终要面对的现实,他们想不起自己的儿女、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忘了自己……“尽管如此,家人还是应该要多来看看他们,跟他们说说以前那些事儿。他们忘了这个世界,我们不能遗忘他们。” 王秀华说。(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