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良
读者沈丘来电说:有一篇外国人写的《中国人崇尚干杯文化》的文章,读了让人思虑良多。国人崇尚的是“酒文化”,怎么变成了“干杯文化”了呢?
朱子言:如同酒都有个度数一样,饮酒也要有一个“度”,还要讲“酒德”。人逢喜事,节到人间,借酒助兴,举杯祝福,大快人心。但如今,逢喜过节的时候,豪饮滥喝、强逼硬劝的事并不鲜见。更还有“酒醉”、“酒驾”弄出草菅人命的种种伤人夺命之事。
作为“水做的液体,火样的性格”的酒,在“十圣”之首,称为“酒圣”。酒而有圣,且冠榜首,当只有文明可谈,岂能与愚昧为伍?酒圣李白是那么放达,酒仙张旭、酒贤苏轼是那般洒脱。“曲水流觥”传芳百世,王勃诗文传唱千古,都是酒成就的文化呀!“四座欢饮观酒德,一灯明暗又诗成。”虽然也有酩酊大醉的时候,但那是兴之所至,并非如今天的那种强逼硬劝。
在我们这个讲究品“味”的时代,“品”才见境界,才有韵味。徐徐品之,款款而饮,量力而行,有何不好?每逢劝到狂喝猛饮这个份上,客人也以为这是优礼有加,却之不恭,于是来个“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久而久之,便会闹出一些无谓且无聊的“酒事”,有的人一上酒席还喜欢以各种“段子”佐酒。不少“段子”既无文化,又下作不堪,俗不可耐。
有什么样的酒客,就有什么样的酒友,便有什么样的酒话。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酒文化的古国。中国历史上酒事纷纭复杂,“酒人”五花八门;而饮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则是风雅之饮,耽于酒而沉于俗,气味平泛庸浊,酗酒无行,伤风败德,这是醉生梦死,暴殄天物!
(作者系本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