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8版:宜居家园

展望养老产业新发展

  展望养老产业新发展

  记者 洪晓婷

  近日,2014(第七届)浙商年会分论坛之2014浙商养老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相关专家、企业家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养老产业新模式展开了探讨。

  论坛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浙江在养老模式和服务上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的省份。浙江省老年学学会会长徐鸿道认为没有标准就没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3亿,预计2053年将达到4.87亿,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长久战略。

  老龄产业基本框架

  党俊武认为目前老龄产业的基本框架由老年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老龄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组成。目前,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老龄用品有巨大市场潜力却尚未引起关注,老龄服务发展形成热点但方向模糊,老龄地产业发展风险已现端倪。

  “不能让老年人领着狗只在家门口转悠。” 党俊武说。老年人的人口流量庞大,我们在发展格局上要做到,机构、社区与流动性并举,即健康休闲的养老模式。

  日本的介护业态

  来自日本的知名养老专家柴野知也在会上重点介绍了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她介绍,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养老的责任从家庭转向了社会。

  日本主要有四种介护业态,第一类是特养设施(特别养护),也叫老人之家,这一类的养老设施相当于国内的社会福利院。第二类是介护设施业态,汉语意思就是团体家屋,专收失智老人共同生活。第三类是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属于日本大力推广的养老模式,这个是结合机构养老、日托所、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三个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模式。最后一种是介护设施,叫做高级收费性养老公寓,类似于中国的养老地产。

  美国经验可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协会中国区分会主席马克先生对养老行业展开了探讨,他介绍,截止2030年至少有1000多万老人需要卧床照顾,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

  马克先生表示,通常美国人遇到健康问题时找医生或者护士做最基本的治疗。由于沟通、地域、成本治疗多种因素的考量,美国人一生病第一会找基础医疗,通俗来讲就是找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把全科医生作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评估下来有必要,才会转诊专科医生。

  长期照护老人需要优秀的服务,专业的服务人员在中国比较欠缺,长期照护行业需要优秀的服务团队。马克先生在中国看到的情况是,即使中国有这些专业人员,但是所能做到的职能范围相对美国来说比较落后。

  另外就是医疗费用支付,马克先生说:“美国老年人看病从自己口袋掏出的钱相对较少,中国虽有长期医疗保险,但并未全部覆盖。”

  马克先生强调,他所说的进一步发展老年学、老年病学的研究,发展培养专业团队等等的举措并非全球共用,中国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来设置。


浙江老年报 宜居家园 b0008 展望养老产业新发展 2014-12-31 浙江老年报2014-12-3100001;浙江老年报2014-12-3100003;3743551 2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