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假条” 落笔皆是爱
父母“请假条” 落笔皆是爱
苗露
“静静,你给快递来的大手机收到了,我们也学会用微信了。现在我和你妈凑在咱家书桌前,在微信里打字给你说话……”
“以前是你跟我们请假不回家,这一次,我们跟你请个假。今年春节,我们老头老太也要来一场你们年轻人流行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以上这两段朴实的文字出自近期一则号称“让美女同事哭丑了”的热门微博,内容为身在老家的父母在看完外地打拼的女儿的微信朋友圈后,给她写的一张“请假条”。转发网友感慨万分地说:“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
一直以来,“请假条”都是下级写给上级,或是晚辈写给长辈,父母给孩子写“请假条”的做法,的确让人有些意外。
细看之下,“请假条”中字里行间渗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关心:以前抱怨孩子回家不积极,现在才发现是孩子太辛苦了;以前催着孩子要结婚,现在理解了,包容了;从前对旅游不上心,但看着孩子外出游玩的照片,决心要帮老伴实现旅行梦……
洋洋洒洒的千字文,数不尽的挂念与牵绊。我们从“请假条”中看到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斩不断的联系。
又是一年交替之时,元旦假期近在咫尺,春节长假接踵而至,每当这个时节,总有一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无法回家与父母见上一面。我们不难猜到其中缘由,工作忙碌是一个原因,某些年轻朋友总会在心中放着几许担忧——会被问工资吗?会被催婚吗?会被耳提面命吗?
回家这件事,似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变得有些“煎熬”。在一些人生必经阶段,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往往就集中在了几个点上,以至于孩子会有“反正回家只会被唠叨那几件事,还不如不回去”的想法。而越是这样,越会疏于沟通,之后也越难挽回。
这张“请假条”之所以能让数以万计的网友大呼“泪奔”,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作为父母的作者深深地理解了孩子,并且深刻地反思了自己,这会让看到文章的年轻人也反思起自己:真的都是父母的错吗?我们在回家的时候,有没有问过他们的情况?有没有多一点沟通与理解?有没有拿出足够的耐心?
一张请假条的背后,有着许多思考。身为父母不妨试试走近孩子的生活,看看孩子到底在做些什么;身为子女也不妨试试靠近父母,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审读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许,会有全新的发现。
(作者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