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文化服务

舞文弄墨精气神

  记者 徐小翔

  今年兰亭书画社双年展开幕式上,浙报集团老年学堂书法班30多位学员组成的观摩方阵让人眼前一亮。他们虽都已两鬓斑白,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执着与敬畏让他们显得如此之年轻。84岁的焦念润和72岁的王家茂就是其中代表,他俩边耳语交流,边认真地欣赏每幅画作,回味许久。

  “我俩是山东老乡,报社工作期间是同事,现在竟然成了同学,为的就是圆一个埋在心里的书法梦!”自从去年12月底,浙报集团老年学堂书法班开班后,焦念润和王家茂天天见面。焦念润是浙报集团的离休干部,退休前是报社印刷厂机修组长,因为常年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平时根本没时间培养自己的书画爱好。据他说,退休后的第三天就一身轻松地跨入老年大学之门,开始追逐自己儿时的书画梦想。这一晃就是20多年。为了能报上老年大学的名,他还有过漏夜排队报名老年大学的经历。在同学们眼里,焦老对书法的热情是永不凋谢的,正因为这一点,他成为大伙们心目中的榜样,成了书法班上的“领军人”。每节课前,他几乎都是第一个到,为大家做好准备工作,让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温暖。

  王家茂以前是浙报印刷厂排字房组长,做刻铅字的工作。“那时排浙江日报需要有48套铅字,我刻过最小的字,只有洋火棒横截面这么丁点。”王家茂告诉记者,刻到后来不是靠眼力,全靠感觉来掌握手上捣鼓的劲儿。1976年1月9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周恩来同志逝世》中“鞠躬尽瘁”4个字里“鞠躬瘁”3个字都是王家茂现刻出来的,花了不到一个小时。

  1992年,人工造字做模时代结束,王老和同事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虽说专业做的是美工,但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一直走不出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匠派风格,着实苦恼不已。“现在我最大的瓶颈就是要打破框框,让字飞出来!”他说。


浙江老年报 文化服务 a0005 舞文弄墨精气神 2014-12-15 3722774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