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寄深情
82岁老人精心缝制56套民族服装
一针一线寄深情
82岁老人精心缝制56套民族服装
记者 陈逸清
82岁的潘曼霞是新四军研究会浙南分会宣讲团的一员。近期,她跟随宣讲团去了杭州上城区少年军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个关于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族首领)结盟的故事,随行的还有她亲手缝制的56套民族服装。
穿着中式立领上衣的潘曼霞,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却精神十足。上周,记者在潘曼霞的家中见到了她。聊起为什么要做民族服装,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1997年7月1日,潘曼霞和老伴一同守在电视机前,见证了香港回归。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潘曼霞心潮澎湃。“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何不自己制作56个民族服装,把祝福送给即将回归的澳门人民呢。”潘曼霞当时在心里想。
潘曼霞年轻时候在服装厂做过衣服,有缝纫的特长。但是,服装样本从何而来?她和老伴一起翻阅各种资料,想尽办法寻找可以参照的样本。发现印有民族服装的杂志,就设法保存;电视上有民族节目,就对着屏幕抓拍;哪里有民族歌舞演出,两位老人一定赶过去……
为了节省成本,两个老人跑遍了杭州大小布料市场。花了整整两年时间,靠着两台缝纫机、一把剪刀和尺子。他们终于赶在澳门回归前夕,把凝聚着两位老人心血的56件民族服装送到了澳门。2001年和2004年,潘曼霞夫妇两次被澳门政府邀请,参加回归周年庆活动,并受到时任特首何厚铧的接见。
现在,潘曼霞上了年纪,眼睛也不好使,不过踩踩缝纫机,已经成了老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