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新热点

静心水墨间 笔端老更成

  水墨

  静心   间 笔端老更成

  记者 尤琪 曹漫

  12月6日,浙江美术馆举行了2014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系列活动之 “王冬龄与老年书法爱好者的交流会”。

  王冬龄作为兰亭书法社的社长,为老年书法爱好者带来了一次书法的盛宴。

  已过花甲之年的王冬龄希望能和老人们分享对于书法这样的一种感受:“我一拿起笔,就好像年轻了十岁。随着笔端在宣纸上游走,我仿佛越来越年轻。”

  书画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与年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关系,只和一个人的笔墨技能、学养旨趣、个性爱好有关,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做自己的笔墨功夫才是关键所在。

  王冬龄的老师林散之先生说,80岁以后,他的字静下来了。他的许多精品都是80岁之后诞生的。

  王冬龄建议老人,不妨凝眸、沉思,白纸、黑墨,手握三寸柔毫尽情挥洒,置身于清净忘我的世界,让心、脑、手、眼做一次完美的配合。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兰亭书法社副社长斯舜威也来到现场,给爱好书法的老人们加油鼓劲:“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祝愿人人都能够‘人书俱老’。”这番话算得上是对爱好书法的老人们最好的鼓励、最美的祝福吧!

  祖孙三代齐上阵

  浙江美术馆的展厅里,2014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正在举行,这里展示着170多位中外书法艺术家作品的长卷。

  老年书法爱好者在交流会开始之前参观了这些书法精品。

  “你看这字,平稳中显力度,圆融又独成一派,多好。”76岁的严家彪指着兰亭书法社顾问邵华泽的行书作品“书有道学问深”,忍不住点评。

  “一个圆圈内一个点,外婆,这幅字怎么像是在画画?”9岁的易思桐指着刘江先生写的日月诗书联句问道。外婆告诉他:“这是篆书,这个字跟表述的物品是不是形状很像?这位书法家从小练习书法,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写得这样好可不容易呢!”

  易思桐跟着外婆外公参加交流会。“外婆、外公都喜欢书法,他们让我也来接受艺术的熏陶。” 易思桐带着稚嫩的口气告诉记者,“在外婆外公的影响下,我也很喜欢这水墨艺术!”

  66岁的付国林戴上眼镜,一幅一幅作品地慢慢品赏。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已经3年了,虽说是“小字辈”,但已感受到了书法带来的快乐。退休了,名利已看开,追求精神的丰盈更让人感到快乐,特别是书法,有容乃大,可以无限精进。

  本次书法展上,年纪最大的书法家张光宾的作品备受瞩目,他写杜甫诗《旅夜书怀》的草书,是他95岁时的作品,如今他已经100岁整。“有气势,真当了得。”老人们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周围响起相机的“咔擦”声。

  名家点评收获多

  10点刚过,戴着黑色贝雷帽、身着红色毛衣的王冬龄就静静地坐在浙江美术馆互动区的沙发上,微笑着等待老年书画爱好者。一场名师和书法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也由此展开。

  为了这场交流会,老人们也做足了准备,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请王冬龄点评。

  “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王老师这样著名的书法家看,我们心里还真有点忐忑。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我挑了两天才挑出一幅作品。”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老陈说。

  互动区的地板上放满了老人们的作品,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品种之全让王冬龄都没料想到。

  王冬龄把大家的作品,按照字体分门别类排好后,并不着急点评,而是请作者在同类型的作品中点评和自评。

  “觉得这些作品怎么样?你们先说说看。”面对书法大师的问题,老人们开始似乎有些难为情,不过很快就大胆地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立马热闹起来。

  在点评年近七旬的张美年的作品时,王冬龄觉得其笔法老练苍劲,颇有沙孟海之风,大为赞赏:“你这个书法写得非常稳,已经练得很好了,当然,跟沙老比还有一定距离。”真诚而又幽默的话语,惹得大家乐开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缺憾,听王老师一说才明白是力没用对。”李大伯退休之后开始练习书法,听了王冬龄的点评忽然茅塞顿开,直感叹:“名家就是不一样!真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多一些。”


浙江老年报 新热点 a0002 静心水墨间 笔端老更成 2014-12-10 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07;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08;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10;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09;3721019;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11;浙江老年报2014-12-1000012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