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新关注

尊老爱老:家人的关爱无法替代

  9月10日,杭州新华凤起路都市花园小区,一位92岁的老人,向窗外撒下数万现金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中。

  9月11日,杭州长庆里一幢居民楼里,一名80多岁老人在保姆外出时,从五楼跳下,当场身亡。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杭州发生数起意外和悲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空巢独居老人。

  10月2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尊老爱老是不变的话题。

  调查显示

  长期孤独影响老人心理健康

  究竟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杭州市七医院的几位医生联合做了一个相关课题,通过筛查和长期随访,了解到杭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而长期孤独是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在杭州选取了一个完整的社区作为研究点,对127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谨慎筛查,然后对228名老年人进行一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老年抑郁症的时点发生率是7.3%,并在随访中得知,没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一年后有17.6%出现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9%发展为明显的抑郁症状。”该院科教科科长刘健说。

  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所长曹日芳近年来也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在下城区和江干区随机选取了1390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筛查,结果显示有7.69%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2%的人存在抑郁情绪。

  在曹日芳看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空巢独居老人,一方面他们被很多慢性病缠身,另一方面还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身心遭受着双重伤害。

  已有社区尝试“暖巢行动”

  抚慰老人的孤独

  “我们的社区医生在出诊时,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些年纪很大的空巢独居老人。他们大多数一个人居住,条件好一点会请个住家阿姨陪伴。走进他们家里,感觉就是冷冷清清。”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月霞说。

  北山街道老年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30%,其中60岁以上空巢老人2367人,占总老年人口的26.3%,可见生活在孤独中的老人数量庞大。于是,中心的10多位有专业心理知识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为老人做点事情。

  从2013年初开始,他们先是在宝石社区筛选出几十位可能存在抑郁症的老人,利用休息时间,每个月1至2次上门做心理干预。每次上门,他们都跟老人心贴心地聊一个多小时,听他们倒苦水,同时也宽慰他们孤独的心。

  “坚持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就有一批老人已在我们的帮助下走出抑郁,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今年年初,沿山河社区的老人得知我们的‘暖巢行动’,也强烈要求得到这样的服务,我们已经筛选了一部分老人,正在进行干预。”朱月霞说。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独居老人的问题肯定会变得更加严峻。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暖巢行动”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只有10多个人的小队伍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得另寻他路。

  记者手记

  常回家看看

  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

  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格外需要关心。这句话,说起来大家都理解,但真正在为此做点事情的人却很少。

  我曾经采访过一对八旬老夫妻,老爷爷身患多种癌症,老奶奶双眼高度近视,除了每天出门买菜之外,他们的生活几乎就限定在那套简陋小房子里。他们有一个从小领养来的儿子,住得比较远,已经很久没来看望他们了。

  老爷爷悄悄跟我说:“我已经80多岁,身上又有这么多的毛病,要不是担心老伴没人照料,我感觉自己早就活够了。当初领养孩子,就是希望老来的生活不至于太凄凉,没想到还是没什么改变。”

  其实近些年,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有价廉物美的老年食堂、有紧急时刻求救的移动呼叫器……

  不过,在物质生活之余,如何能让独居、空巢老人消除孤独感,这个“命题”似乎很大,解决起来难度不小。

  虽说社区有助老员,志愿者会定期上门看望这些老人;或者像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暖巢行动”,但对老人来说,来自家人的关爱是没有办法替代的,常回家看看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


浙江老年报 新关注 a0003 尊老爱老:家人的关爱无法替代 2014-10-08 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07;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11;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12;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14;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15;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06;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08;浙江老年报2014-10-0800009 2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