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6大误区
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合理治疗,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本报特邀专家为你一一解析认识误区。
误区一:没症状就不是病
病例:一位中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属于三级高血压。但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吃药也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一直不愿意吃药。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小便里已经有微量蛋白尿,且有心脏组织肥厚等症状。
解析: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是血压增高,还有其对肾脏、心脏、脑血管等的损害。同时,有些降压药不光是降血压,还可以保护你的靶器官。
误区二:怕吃药或只吃一种药
病例:79岁的王大伯患有高血压多年,为图方便,他只吃一种药。
解析:一种药物的治疗一般只对一级高血压患者有效,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控制。只要合理联合,两种药物可以把副作用抵消掉,同时增强降压效果。
误区三:擅自停药
病例:一位患者在吃完药之后,血压降到最低时去检测血压,结果显示正常,于是他开始停药。
解析:降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起码2周才能清洗掉。即便在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正常也不能随意停药。切忌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改变降压药或者停药、减药、换药。
误区四:听信偏方
病例:赵先生一直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时高时低。听朋友说天麻可以治疗高血压,于是他搜集了几种中医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自己调配。
解析:天麻、天冬、麦冬、钩藤等都具有降压效果,但并不是拿来就可以当降压药用。听信一些偏方,甚至用其代替药物,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有些偏方充其量只能起到保健作用,不可代替药物。
误区五:高血压患者不能活动
解析:患者在血压控制的前提下是可以活动的,长时间坐在室内反而会对身体不利。秋冬季节建议老年人不要太早出去,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出去活动。
误区六:早饭后吃药
解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应该空腹吃。同时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早晨活动身边应携带一些糕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记者 王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