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文化服务

集结799张珍贵史料照片 用废100多支笔芯

抗日老兵实现梦想
手写30万字回忆录

  集结799张珍贵史料照片 用废100多支笔芯

  抗日老兵实现梦想

  手写30万字回忆录

  5月初,浙大西溪校区离休干部刘承樟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将早年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政治处工作时收集的珍贵战争照片通过回忆,配上文字图说,整理出近30万字的《战火硝烟抗日画史》,准备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堪称个人版的“国史文献”。

  在老人家里,记者看到了这本厚达700页的画史。此书以图带史,时间跨度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记录了一段段珍贵历史,和近160名各个阶段为国捐躯的革命人士,这些斑驳老照片诉说着战争年代一个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

  这本画史纪录了抗日战争史上几乎所有著名事件的照片,更重要的是,还配合以对抗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历史战役的影响,着实难得。“我想自己的亲历写出来,让后人能更了解中国人民那段苦难历史,揭发控诉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犯下的暴行,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承樟说着伸出手来,他的右手手指由于长期握笔严重后果变形。写书用完的圆珠笔笔芯有足足一大把,记者粗略一数又近100多根。

  今年88岁的刘承樟是山东文登人,原隶属于陈毅部队,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4年,目睹日本侵略军残酷暴行的刘承樟,瞒着父母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11月23日,刘老接到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部的紧急命令,开往掖县作战,当时敌军有一个团的兵力,而他们只有一个连,打不过就撤退,在这过程中伤亡很大。

  刘老当时是炮组的班长,手下有四个兵,三个负责背炮弹,还有一个负责打炮,撤退过程中,炮组的四位战士相继牺牲。紧要关头,刘老接过牺牲战友的六零火炮和炮弹连打了15炮。缺口终于被打开,20多个战友跟着刘老突破了包围圈,也因为这次战役,刘老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当年入了党。

  在刘老家里有几样当年遗留的“宝贝”。一张泛黄的手工制纸,从1946年保存到现在,尽管折叠处和边沿已有破损,但封面上蓝色的“入党志愿书”还是清清楚楚,这是刘承樟老人最宝贵的财产,里面也珍藏着他的光荣记忆。除此之外,一个牛皮公文包是他当年做团政治处书记的标志,一条美式骆驼牌军毯是当年在战火中陪他入眠的好伙伴。

  从2012年10月份开始,刘老就着手将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的文史资料严加整理,加上自己早年收集的战争照片,共整理出799张珍贵抗战图像。今年5月份最终完稿,所有的文字都是他用圆珠笔一笔一笔写出来的。

  刘老自掏腰包千余元装订了10本《战火硝烟抗日画史》,他说,自己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人能帮他出版这本画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段残酷历史,启迪人们更加爱国、爱党、爱人民。

  记者 徐小翔


浙江老年报 文化服务 a0007 抗日老兵实现梦想
手写30万字回忆录
2014-05-30 浙江老年报2014-05-3000006;3487054 2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