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十姐妹”:
20元旗袍穿出风采
“旗袍十姐妹”:
20元旗袍穿出风采
□见习记者 陈逸清 通讯员 朱武根
这几天,魏爱娟很忙,5月31日中国老年服装设计大赛报名就要截止了,漂亮衣服实在太多,要选出4套参加比赛有点犯难。队里的小姐妹都过来帮忙,七嘴八舌,觉得哪件衣服都好,讨论来讨论去没个结果。
这是一支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73岁的“旗袍阿姨队”。她们自己设计,自己剪裁,自己穿。她们在杭州北山街道金祝社区的名气很大,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旗袍十姐妹”。
采访“旗袍十姐妹”可不容易,阿姨们个个都很忙,凑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采访那天,来了3位阿姨,魏爱娟、陈满青和童雪娟。
三位阿姨打扮得很靓丽,无一例外地都是亮色系着装。“我们身上的上衣和裤子都是自己做的。”陈满青和童雪娟说,“这都要谢谢我们的队长。”
队长,魏爱娟59岁,2006年从杭州公交总公司退休。年轻时候,魏爱娟就是个特别爱美爱打扮的姑娘,家里最多的杂志就是《上海服饰》。“那个时候街上最流行蝙蝠衫、喇叭裤和小脚裤。”说起当年的时尚款式,魏爱娟脱口而出。
慢慢地,魏爱娟开始对照着专业剪裁书,自己学着做衣服。“我没有一点基础,就看看书,第一件衣服做出来,没有门襟的,衣服都拼不拢。”魏爱娟笑着说,失败过几次后,她终于能做出像样的衣服。
后来,同事们知道魏爱娟会自己做衣服,都来找她,有的还拿着画报上的图片,要魏爱娟照着样式做。魏爱娟手脚也快,头天拿到花布,第二天就做好了。拿到办公室,同事们看了欢喜地不得了,之后就经常找魏爱娟做衣服。
队长做的第一件衣服没有门襟
做旗袍做出一个“组合”
2006年7月1日,社区里搞党员活动,大家在丝绸博物馆门口集合。“好多人在喊‘漂亮外婆’来了!”童雪娟回想起魏爱娟的第一次亮相,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她穿了条大花的裙子,我看看也满好看的。”
魏爱娟走到哪里,总会成为焦点,一群人围在旁边,讨论花色布料。“那时候我们才知道,她穿得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啧啧,真当能干,真当漂亮。”
后来有一次,魏爱娟约上童雪娟逛零料市场,看到一块蓝底子、大花纹的布料,“这块料子做旗袍特别合适。”魏爱娟马上买下,回家就开工做起来。
那天下午唱歌班,魏爱娟穿上了新做的无袖修身旗袍上课,其他学员看到都惊呼起来,一个个都来打听哪里买的。她们哪里知道是魏爱娟自己设计自己做的。
看到大家喜欢,魏爱娟第二天一早,又赶到零料市场,买下了同样的16块布料,有的学员会点缝纫、裁剪手艺的,还帮忙一起做。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做旗袍。就这样,这个志同道合的“组合”慢慢形成了。
“旗袍十姐妹”走出社区
2013年5月3日,那天杭州紫薇大街开街,这个日子对后来旗袍队的成立非常重要。“平常我们自己做旗袍,很多人还是觉得不好意思,不敢穿出去,我就提议干脆大家一起穿起来,一起走出去,人多就不怕难为情。”魏爱娟说。
那一天,是“旗袍十姐妹”第一次走出社区。10个人身穿自制的金丝绒旗袍,手拿西湖绸伞,坐上了25路公交车,到吴山广场下车。一路上,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有的还拿手机照相机给她们拍照。渐渐地阿姨们挺起腰板,露出微笑,摆好pose(姿势)主动配合大家拍照。
这“第一走”后,大家走出了劲道。5月13日,10个人又穿着旗袍逛了趟西湖断桥,24日,北山路“民国之夜”旗袍派对,阿姨们也不拉下。每一次,阿姨们都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各种求拍照求合影。
“旗袍十姐妹”的队名就此叫响了,5月3日就是旗袍队的成立日。旗袍队分工明确,魏爱娟主要负责设计,其他人有采购、裁剪、缝纫,后勤等,每周一是旗袍队的排练日,队里还有队规和队歌。她们的活动很多,但档期即使排得再满,只要有公益活动,她们一定全部到齐,积极参加。运河申遗、为困难儿童捐书义卖……都能看到阿姨们穿着旗袍的亮丽身影。
设计老年人衣服有门道
别看阿姨们的旗袍款式洋气,但每件的成本都不到20块钱。“我们在零布料市场淘的布料,那里的布料很便宜,制作下来平均15至18块一件。”魏爱娟说。
童雪娟有一件成本4块钱的衣服,穿出去也很拉风。“那是一条用珠丽纹做的裙子,是仿绸缎的,一块料子2块钱,一条裙子是两块布拼起来的。去年夏天,全家去横店玩,好多人都拉牢我拍照片,问我哪里买的,我说自己做的,4块钱,哈哈。”童爱娟笑着说。
金祝社区很支持阿姨们的“旗袍事业”,在社区里腾出一个房间,给她们做旗袍工作室。工作室里有一张2米长的工作台,两台缝纫机是阿姨们从家里搬来的。
大家做衣服时间长了,对老年人衣服的设计制作都能说出点道道。
老年人不像年轻人,体态上有变化。比如,老年人一般腹部偏大,手臂也粗起来,相对来说腿部还是苗条的。魏爱娟她们在设计衣服时尽量做到扬长避短:袖子基本不做无袖,做短袖,这样对手臂有掩饰;做裙子时,腹部这块做大一点,到大腿处又裁剪下来,做得比较修身;裙子的长度一般在膝盖附近。
对面料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衣服要选有弹性的,无论走路做家务,穿起来都舒服。”童雪娟说,“夏天选凉快点的冰丝,冬天要厚实点的金丝绒,春秋季就要莱卡棉。”
阿姨们对衣服不仅要求穿着舒适,对款式和花样要求也很高,而且每个季节还对应不同的花色。“春夏秋季选大花一点的多,冬天就选一抹色的。”童雪娟说,大家对搭配也有心得,“颜色单调了,就装饰上对称性的贴花,或者挂根珍珠项链,有的时候还自己用毛线织披肩,打顶帽子来搭配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