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由不欢笑
□朱国良
读者李一村来电说:如今的老人们大都热爱生活,喜爱欢笑,但也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总是高兴不起来,笑得也不够欢畅,请问朱子怎么看?
朱子言:人到老年,我觉得没有理由不高兴、不常笑!笑是一种心灵的折射,是出自肺腑的声音。对人实在、待人赤诚的人,笑得也慈祥,热爱生活的人,笑得也灿烂。这种笑,是从心里“发”出的,心花栽种于心田,才会如此平和真实。
真诚的笑是一种情感的外化,常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甜蜜的回忆,大概正是明鉴于此吧。哲人认为,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欣慰,悲哀者的阳光,又是健身的良药。这句话准确而又精彩地道出笑的价值。
笑还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有时候不便说的话,凭着浅浅一笑,可以拨开乌云见太阳。你骑车不小心碰脏别人的漂亮衣裙,歉然地一笑往往可以化解愤懑。工作中出了一点小偏差,面对同事们的提示与批评,你报以不好意思和感激状的笑容,大家也就“心有灵犀一点通”。难怪鲁迅先生把笑提到一个高度——“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大百科全书》中,解释笑占用了很长的篇幅,而解释哭泣仅用了很短的文字。这说明,在过去的时代,中国人的父辈乃至祖辈已经发现,“笑”的分量有多重。我们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懂得用笑开阔胸怀,启迪思维,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千百年来,留下了很多笑的书籍:曹魏的《笑林》、隋唐的《笑言》、明朝的《笑赞》、清朝的《笑得好》、《笑林广记》等等,无不启迪着人们去学会真诚善意的笑。
应该说,人至老年,生活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欢笑,不开心。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种对人的身心健康“善莫大焉”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系本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