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
太多老年人吃药吃出病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
太多老年人吃药吃出病来
见习记者 曹漫 陈思伊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发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报告显示,2013年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1.7万份,较2012年增长了9.0%。
报告显示,老年人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带来的影响较大;受害人群中,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上升。
就此,本报为大家梳理就医用药时的重点不良反应情况,并就老年患者用药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注意事项向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易引发不良反应
报告显示,2013年共收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12.1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5.6%。与2012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17%,严重报告数量增长22.3%。
经过对排名前20 位的报告的合并用药情况的分析,发现合并用药占总体报告数量的41.0%,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的占54.1%。
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医学科主任王国付说,中药注射剂尽量不要跟其他的药一起混用,因为中药注射剂的成分非常复杂,一旦与别的药混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1年的报告里就己经对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现象进行过分析和提醒。
浙江省中医院西药房副主任药师徐敏,已经有30年的的行医经验,她认为,在30年前医药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医生可以用很少的药就能把病人医好。但是现在有一些医生习惯采用中医注射剂和其他药物合并用药的方式,在为患者全面考虑上有所欠缺。
报告列出的严重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中,居前十位的中药注射剂分别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射液。
药物性肝病问题越来越突出
报告显示, 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现小幅升高态势,从2009年的13.7%上升至2013年的17.8%,且一些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例如治疗痛风药别嘌醇片,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严重病例报告总人群的45.1%。这样的数据值得大家关注。
药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性肝炎,近年来,“药肝”在肝病中相当普遍,老年人容易得药物性肝炎。
徐敏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他们的耐受与代谢都会差很多,同样的药用在老年人身上,药物容易积蓄在体内,更容易损伤肝肾。另外,有些药物主要经肾排出,老年人的肾小球过滤作用减退,肾排泄减少,易造成药物的血液浓度增高。
王国付表示,肝损伤大都是西药引起,也有部分是由于中药的缘故。老年患者要讲求用药安全,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和医生保持良好的互动。目前发现,有六类药物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肝”,这六类药物为结核类药、降血脂类药、抗生素类药、肿瘤化疗类药、解热镇痛类药和安眠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