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就是 乖孩子吗
专家:并非简单的听不听话,而是是否具备思辨和沟通能力
听话的就是 乖孩子吗
专家:并非简单的听不听话,而是是否具备思辨和沟通能力
□见习记者 罗瑞斌
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发生浸水事故沉没,一个残酷现实令人震惊:客轮发生严重倾斜后,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很听话”,按照船方指示原地等待救援,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
这不禁让国人反问,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希望孩子成为循规蹈矩听话人的理念是否颠扑不破。
遵守规矩很重要
“我觉得不能因为这次韩国沉船事故,就去否定我们教育的方式,毕竟我们与韩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还是有差别的。”今年61岁的张明芳说。
张明芳认为,教育方式过于宽松,小孩子内心就会觉得听不听话无所谓。长此以往,就不会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
“坏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会彻底不听话。等以后孩子长大了,步入社会,就会抗拒来自方方面面的‘指示’。”张明芳说,那个时候孩子如果不能顺利融入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而这个“罪魁祸首”就是当初教育孩子时没有让孩子“听话”。
培养孩子思辨和沟通能力
专家有话说
“教育孩子,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让孩子听话或者不听话。首先像我们家长、老师这些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反观自己说出的话是不是随口一说,是不是具有科学的引导性。”杭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宋健男。
宋健男说,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时,所讲的话没有一定的科学引导性,有些甚至很消极。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们很迷茫,对事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很可能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另外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宋健男说,教育者平时要多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在危急关头,他们可以对“指示”做出正确的判断。
“像这次韩国的沉船事件,船方指示大家不要动。如果当时孩子们马上和船方沟通,询问船方如果不要动,水漫进来该怎么办。” 宋健男说。
宋健男也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屈服”在家长的权威之下,而是要更多地鼓励孩子对来自权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多思辨消息的内容正确与否。这样的孩子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听话的孩子”。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
“我教育孩子没有说让他一定要时刻听话。有的时候,所谓的‘指示’并不正确,小孩子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我判断。”62岁的黄锦说。
59岁的周云云,观点与黄锦类似,“韩国沉船的确值得我们反思,但是教育孩子不是以听话或者不听话为准则。我觉得不能太死板,不能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教育方式”。
周云云说,教育孩子当然是以让他听话为主导方向,但是不能让他一味盲从来自各方面的指示,“平时我们就该告诉孩子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那么当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根据自己以往学到的知识和现有的指令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