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可“愚昧”
□朱国良
读者谢伟仁来电:生活好了,时间多了,常见在饭店和农家乐见到老朋友,老同学相聚的场面。但有的人一高兴,就拼酒,喝得天昏地暗,不省人事,并且有些还是有点年纪的人,请问朱子如何看这事?
朱子言:为何要豪饮滥喝?国人有许多愚不可及的理论,有道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这种理论本身就是醉话。为什么感情深,就必须一口闷呢?量力而行,徐徐品之,有何不好?作为亲友,看到他头痛脑热尚且要嘘寒问暖,你却要把老友灌得胃肠出血,这算什么“友谊”!每逢劝到这份上,客人也以为这是优礼有加,却之不恭,于是来个“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一来二去,竟把壮汉健妇和老者断送黄泉路。
当你喝得天旋地转时,劝酒者却正振振有词,劝你喝得“舌头不打弯,眼睛不转圈,抽烟不冒烟,说话不沾边”,至此,劝者才会舒心地说一声:“今天这算喝好了!”殊不知这样喝出了多少社会公害。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酒文化的古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饮酒的佳话,杜甫就曾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这样的饮酒确不失为一桩雅事。虽然也有酩酊大醉的时候,但那是兴之所至,并非有如今天的那种强逼硬劝。古人将酒色财气谓之人生四戒。这里的戒酒是指勿嗜酒,莫贪杯,是对饮者自身的规戒。
饮酒当有新风,“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这话说得在理。节日喜庆,朋友相聚,都不能少了酒,虽说“舒心的酒千杯不醉”,但还是得量力而行才好,而上了年纪的人更应如此! (作者系本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