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老院院长德清“论剑”
□记者 谢芬芬 通讯员 洪晓婷
第四届华夏养老院院长联谊会5月5日至7日在德清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养老院院长和目前国内一流的老年问题学者、全国老龄办和民政部领导等150余人会聚莫干山下,共同研究目前养老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机构养老风险应对。20多位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作了专题发言。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在会上说,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应定位在失能失智这个人群。“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超过2 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2400万,失能老人接近4000万。”
现在的老龄化呈现高龄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在有许多社会力量响应政府号召进入到养老产业,可是他们马上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主要一是各种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二是机构本身会面临的风险问题。
对前者,已经出台文件 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地要抓好落实,并检查督促。养老机构的风险防控,要建立城镇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等等。
北京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的发言在会场引起震动。他说,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是,巨大的需求、脆弱的结构、分散的行动。
养老机构现在最大风险是什么?缺乏联合行动,缺乏支持系统。现在养老机构有各种协会,但没有力量,没有深度,这是走不远的。未来养老服务业的走势一定是更加专业化。必须要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形成多方联合的产业联盟。
现在重大的发展机遇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如何行动?养老产业能创造多少GDP?他提出行动的基本建议:组织紧密型的民办养老院联盟;设立研究与培训中心;建立专业化的培训课程与项目;设置多样化的培训与示范基地;开展季度性定期交流活动;展开国际合作项目;组建复合型的合作股份公司;开展管理与护理两大培训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也发表他的看法。未来养老机构会怎么发展?我国的养老模式一定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并存,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居家养老永远占到最绝大多数人。
现在国际上比较主张机构养老主要面向失能失智老人;养老机构也在逐渐把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承担起更多的功能。从中国的情况看,将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会更多,就看养老机构有没有能力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