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滨:
戎马生涯
丹心可见
本版撰稿 见习记者 陈逸清
唐洪滨,男,1912年7月生,陕西宁陕人,1935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入党。经历了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西剿匪等重大战役,荣获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勋章。解放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杭州半山钢铁厂设备处处长、衢州化工厂设备处处长、衢化合成氨厂副厂长、衢州化工厂总厂顾问等职。
1. 背盐的生计,让唐洪滨知道了日本人的行径,毅然参军。
1912年7月,唐洪滨出生在陕西宁陕县江口镇,一个一贫如洗的长工家里。
第二年春天,唐洪滨的母亲因落下产后病去世了。几年后,父亲和奶奶也相继离开了他。直到18岁的那一年,唐洪滨做出决定——离开江口。
那时,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很多盐商都雇用贫苦的青壮年来运盐,唐洪滨是其中一员。无论风吹、雨打还是日晒,40斤重的盐包重重压在唐洪滨的背上,从秦岭南坡产盐地到江口,整整280公里崎岖绵延的山路,都洒下了他的血汗。
背盐的生计,让唐洪滨看到了日本人的侵华罪行,他痛恨得牙根发痒。1935年3月初,红25军长征途中解放了江口,唐洪滨刚好背盐回到镇子上,看到满镇的墙上都贴着标语。唐洪滨不识字,别人告诉他,这些都是红军贴的标语“穷人自己的队伍”。
听说红军就是打“小鬼子”的,唐洪滨很兴奋,都说“小鬼子”厉害,他们的武器厉害,可是红军更厉害。下意识中,唐洪滨觉得人生的一个重大机会来了。
过了几天,唐洪滨在镇子上遇到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第一军归红25军统一指挥),早已没有家的唐洪滨认定,红军就是他的家,毅然参加了这支队伍,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2. 假扮日军,一下子消灭上百号敌人。
1937年,唐洪滨所在的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奔赴抗日敌后游击战场,到山西灵丘县平型关一带,当时旅长叫徐海东(原25军军长),唐洪滨是他部队里的班长。
1937年9月,林彪率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垣征四郎部1000余人的辎重部队,史称“平型关大捷”。部队撤离后,平型关落入日军手中,周围建起了许多据点,重兵把守。在灵丘还驻守着日军的一个后勤供应部队,他们经常往前线运送军需物资。
那年10月,山西大地上已经刮起阵阵寒风,直刺骨髓。看到唐洪滨他们身上穿单衣,脚上穿破鞋,徐海东灵机一动:“干吗不用小鬼子的物资,来武装我们的战士呢?”
消灭了一部分敌人后,徐海东让唐洪滨等人换上敌人的衣服,伪装成日本军人,悄悄摸进了村。
日军哨兵远远看见过来一队人,刚想拿枪射击,一看是穿着日本制服的自己人,就把枪放了下来。“这个哨兵心里还是有些犹豫,还没等他开口,一把锋利的尖刀已经插入他的心脏。”唐洪滨对女儿唐杰如此描述。
此时,徐海东一声令下,唐洪滨与战士们冲进村里,很快和日军交上了火。这时,村里的日军正在睡觉,不少敌人还在梦里就被消灭了,还有的日军见衣服都一个样,愣在那儿直发傻。
一片混乱中,日军稀里糊涂地死了上百号人。
3. 负伤后,又和鬼子拼刺刀。
1938年6月底的一个深夜,山西省长治县的西大营村。当徐海东旅长把总部的电报递给政委黄克诚后,便俯身仔细观看起面前的地图来,大家都默默无语地思考着什么,片刻之后,徐海东手中的铅笔在“阳城”左上方的“町店”二字上画了一个圆圈。黄克诚立刻点头赞许,指示部队立即出发,两日内务必行军100多华里,赶到町店集结。7月3日至4日,在町店,344旅打了日军一个埋伏,歼敌500余人,打了一个大胜仗。
町店战斗时,唐洪滨第一次负伤,多年以后,他依然能回忆起那时战事的激烈。在松树岭阻击战中,一颗子弹从唐洪滨的左腿根打进去,从臀部穿出来,血水立刻顺着裤腿流淌下来,还没等唐洪滨回过神来的时候,三四个日本鬼子又朝着他冲了上来。
唐洪滨对日本鬼子的新仇旧恨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站立起来,端起刺刀连连向鬼子刺去,一心只想与小鬼子们血拼到底。
就在这紧要关头,班里的几个战友们疯也似地冲上前来,和唐洪滨一起与鬼子拼起了刺刀,只听见刺刀扎进肉体的“扑扑”声,只看见鲜红的血在四处飞溅,勇敢的唐洪滨和战友们终于消灭了这帮鬼子。
4. 身边落下一枚炮弹,还好是哑炮!
1945年5月,为配合国共停战谈判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必须死守长春以南的四平,唐洪滨所在的部队也参加了四平保卫战。
四平地处东北的中部,当时位于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东南西北满的咽喉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有坦克和各式火炮,而我军仅有步枪和手榴弹,靠的是战士们勇猛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唐洪滨所在营近500人,到保卫战结束,仅剩下了140来人。
四平保卫战中有个小插曲,唐洪滨后来经常对身边人提起。那天,为了打击敌人,唐洪滨所在的营奉命埋伏在一个山头上的壕沟里,任务就是守住山头。
上午,唐洪滨正与警卫员一起在壕沟里观察敌人动静,突然一枚国民党的炮弹横飞过来,正好落在身边。过了几分钟,却没见炮弹爆炸。警卫员好奇地问:“营长,这弹怎么不炸呢?”
观察了一会儿,跑到着弹点,拿起炮弹一看,两个人都笑开了,原来是一枚哑炮!后来,唐洪滨时常感叹:这是阎王爷不收我呢,否则这么一炸,早上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