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美丽人生

陈礼安:
咨政助学13年

  最美浙江人·寻找浙江最美老干部

  陈礼安:

  咨政助学13年

  □记者 余晓叶

  一头银发,一件圆领汗衫,一口几十年仍未改变的绍兴口音,一个慈眉善目、亲切随和的老人。在绍兴市,一提起陈礼安这个名字,几乎满城皆知。

  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沉稳甚至有些瘦弱的老人,一提起帮困助学,提起关工委工作,提起政务咨询,整个神态和语气就像燃起了一团火,充满澎湃的激情。

  我们感动,在于他年事已高却仍奔波在爱心路上;在于他寿高未敢忘忧国,愿将白发染春色。

  13年的资助之路

  2001年,陈礼安和一位朋友说起有许多贫困家庭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朋友被他的忧心打动,答应拿出2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这笔钱起到了星星之火和引领示范作用。”陈礼安说。经过他多方奔波后,中国轻纺城9位企业家又捐资90万元,共累计110万元,建立了“绍兴市关工委帮困助学金”。

  2003年,越城区皋埠镇杨梅村的商爽被保送至复旦大学,但面对7000元的学费,这个父亲已逝的贫困家庭,根本无力负担。陈礼安闻讯后,冒着高温赶到杨梅村。“孩子的大学费用,我来帮助解决。”陈礼安对商爽的母亲说。

  像商爽这样幸运的贫困学子还有很多,这些苦孩子都亲切地称陈礼安为“希望爷爷”。

  目前,全市关工委系统已建立各类帮困助学资金500余个,助学资金达亿元。帮困资金的筹措,为全市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资助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3年来,绍兴市关工委系统资助学生超过19万人次,资助金额已达1.5亿元。

  目光投向大病重病学生

  陈礼安上任绍兴市关工委主任一职后,打了三场“硬仗”:抓各县(市、区)班子建设;建立了全省首个关工委帮困助学金机制;在全市推广了嵊州市关工委开展“十、百、千”活动的经验。这一经验是指,资助10名特困生圆上大学梦,组织讲师团送100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下乡进校,为1000名中小学贫困生献爱心帮困助学。

  2004年11月,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张小龙笑对白血病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陈礼安第二天就带了1万元到学校来看他。“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只要你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

  仅用1个月时间,陈礼安筹集到了60万元,使张小龙于2005年3月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基本解决了手术费用和术后康复费用,同时划出部分募集资金,救助了另外2位白血病学生。

  2013年,陈礼安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大病、重病急需救助的学生群体。

  咨政建言促进社会和谐

  陈礼安的另一个身份是绍兴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组组长。10年来,作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高智囊团,陈礼安在带领咨询组期间,身上集中体现了四个字——准、活、真、精,即选题准、方法活、收集情况真、调研报告精。

  “我们这几年的选题,集中于三大类,即立足大事选题,抓住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点;立足民意选题,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前沿选题,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陈礼安说。

  在陈礼安的带领下,咨询组向绍兴市委、市政府提供了20余篇调研报告,次次有领导批示,篇篇促进相关政策出台,有力地助推了绍兴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咨询组向市政府提出《关于弱势群体的保障调研报告》后,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这项工作的情况汇报,要求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完善有关意见。”绍兴市政府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说。


浙江老年报 美丽人生 a0005 陈礼安:
咨政助学13年
2014-04-21 浙江老年报2014-04-2100005;浙江老年报2014-04-2100007;浙江老年报2014-04-2100009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