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朝鲜
10月19日,杭州航空联谊会一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空军老兵聚在一起,重温当年在朝鲜的那段烽火岁月。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空战英雄,有负责维护飞机的机械师,还有抢救伤员的救援小分队……本报记者有幸参与聚会,记录下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枪林弹雨,书写空战神话
讲述人:刘玉堤(90岁)
1951年10月23日,一个谱写空战神话的日子。当时,我是空三师七团一大队大队长。
中午,美军出动飞机36批次,共116架,活动在平壤上空,企图袭击清川江口一带的地面目标。我军空三师出动24架米格战斗机,从800米高空下滑转弯冲向美军机群。
正当我驾机冲向美军时,8架F-84战斗机却下滑高度,企图向海面逃窜。海面上,海和天是一样的颜色,容易让人产生幻觉,而我没有在海面上飞行的经验。但是,我依然紧咬敌机,在440米处以猛烈的炮火将其打爆。
敌人慌不择路,竟然将机腹暴露给我。我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一按炮钮,敌机拖着浓浓的黑烟,坠入大海。
返回战区途中,我偶然又发现7架美军F-84战机正在轰炸,我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冲了上去。这时,敌机发现了我,一个减速想绕到我身后,变被动为主动。我见机一踩蹬舵,转到了敌机的侧面。
敌机冲进山沟,眼看就要撞山,慌忙中拉起,被我逮个正着,一举击落。要知道,以前我从来没有超低空飞行过,当时已经豁出去了,不击落敌机,誓不罢休。
战斗惨烈,至今记忆犹新
讲述人:马义祖(80岁)
我是抗美援朝志愿军通信部队的一员,对于那场战斗的惨烈,至今印象深刻。
车队刚进城,我们就看见所有建筑都已被夷为平地。老百姓没地方住,就在地上挖个洞,钻到地下。我们入朝的车辆,50%也都被炸坏,条件十分艰苦。
那天凌晨四五点钟,我们部队路过一个村。飞机刚来轰炸过,村里的老百姓推着破车、背着箩筐,有的屁股还流着血,却没有一个哭喊的。
晚上12点,我被值班的队员叫起来,一架美军运输机从我们头顶飞过,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地面上10多个探照灯一起打开,美军飞行员顿时头晕眼花,当场被我军击落。亲眼看着13个跳伞的美军士兵全部被活捉,那真叫痛快!
活跃在前线的救援小分队
讲述人:李德志(84岁)
作为空三师航医主任,我是坐在救护车上“作战”的。司机、机务人员、参谋、军医,4人组成的小分队,就这样奔驰在战场上。抢救飞行员、回收武器装备,都是我们一车人的活儿。
一次,飞行员艾华跳伞后,腿部骨折,走不动。八九十公斤重的人,我用尽全力,还是搬不动。我们只得把他装在降落伞上,从山上让他滑下去。
后来,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坠落的飞机,可它被石头埋着。最后,我们只得让翻译帮忙,找来很多朝鲜老百姓,大家一起把飞机给挖了出来。
通讯员 施宇星 记者 楼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