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人物访谈

谭玉福:
长征路上铁骨铮铮

  1. 第一次过草地,两次渡河失败后,饥肠辘辘的战士们挑出马粪中的麦粒,吃得津津有味。

  1935年秋,18岁的谭玉福第一次过草地。部队昼夜急行来到黄河岸边,放眼望去全是光秃秃的土丘,渺无人烟。由于秋汛,黄河水位猛涨,水流十分湍急,没有一件渡河工具的战士们只好背靠背伏在背包上露宿。半夜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将战士们淋醒,大家立刻将仅有的一点油布遮盖在武器弹药和伤员身上,任凭雨水将自己浇得湿透,冻得直哆嗦。

  天明时分,部队开始渡河。第一次,大家将几十匹布撕裂后绞成长绳,派熟识水性的同志先渡到对岸将绳子拴住,其他同志再一个个拉着绳子过河。但水流太急,布绳很快被冲断,转眼一个浪头卷去了十几名同志,渡河失败。第二次,又派水性好的骑兵牵马,把不会游泳的同志放在马背上驮过去。岸边的同志忐忑不安,焦急地看着激流中起伏的马匹和人头,盼望此次渡河可以顺利。可刚到河中心,一排浊浪打来,人和马匹被吞没在激流中,渡河再次失败。

  两次渡河都没有成功,还付出了不少的代价,部队只好重返草地。连日连夜的大雨将大家的干粮耗尽,沿途可食用的树皮和草根也早就被先前经过的部队吃光带走。在经过藏族地区泽林的一个大庙时,大家惊喜地发现马粪中有许多没有消化殆尽的大麦和草粒子等,饿坏了的战士们将这些“宝贝”挑出来,洗净烧热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还笑着说:“这比野菜好吃得多,快吃吧,部队马上要出发了。”

  走到阿坝地区,当地群众都跑光了,战士们在空空的房子里寻找粮食,从一堆麦秸中翻出一条受伤战友的腿。原来,他被反动派残酷地杀害后分尸了。大家悲愤交集,含泪在村边挖了个深坑把战士的腿埋葬了。

  2.长征路漫漫,一件棉袄穿了两个春夏秋冬,连里面的棉絮都没有了。

  谭玉福参加的红四方面军后卫部队前前后后来回过了5次草地、4次雪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长征就是不停地赶路。1935年,谭玉福所在的部队开始过草地。“那草地一望无边,从天亮走到天黑,又从天黑走到天亮,怎么走也走不完,沙沙的行军脚步声比安眠药还厉害。草地上到处都是饿死病死的战士,让人不忍目睹,战士们几乎是闭着眼睛在走路。”原本8万多人的部队在经过长征后就只剩下了3万多人。

  由于物资匮乏,谭玉福的一套棉衣从1934年参军一直穿到了1936年年底,一年四季就穿这一套,将这件棉衣磨得又破又脏,连里面的棉花都脱落光了。没有鞋子时,谭玉福就穿藏民的女式软底靴。

  行军期间,部队经常断粮,战士们只好吃野菜根充饥。一些战士解下牛皮带,用水煮后,硬咬了起来。偶尔,也会有病死饿死的马,但是马肉是分给伤员的。马皮用火烤熟后,再分了下去,每个战士能分到巴掌大的一块,粗糙的马皮硌得大家的牙齿隐隐作痛。

  除了过草地,谭玉福的部队还来回经过了两次夹金山(神仙山),这座海拔4900米的大山是片原始森林,四季冰雪不化,谭玉福及战士们的手指、脚趾都起了冻疮,有的战士的腿被冻得坏死,只能截肢。

  3.珍贵的粮食送给医生,救活他一个,就等于救活了更多受伤的战士。

  战争时期,有一次部队打了胜仗,每人发到一个银元。深知粮食重要性的谭玉福用它买了一块大饼,分成很多小块,肚子饿时就吃一点。最后只剩下一两块时,他就一直舍不得吃。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战士饿得奄奄一息,毫不犹豫地将最后两块饼送给了他。

  一次,谭玉福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里,300多人的粮食和盐都吃光了,一位医生饿得晕了过去。谭玉福掏出自己瘪瘪的粮袋,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米给了这位医生,救了他的命。“我心里想着,伤病员都是需要医生医治的,自己再饿,只要能忍就继续忍着。救活了医生一人,就等于救活了更多受伤的战士。”这就是谭玉福简单的想法。

  红军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纪律严明,部队要求战士绝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一天,谭玉福发高烧,房东大娘为他熬了一碗粥给他喝,他坚决不要,说不能吃老百姓的粮食。直到首长下了命令,他才喝,捡回了一条命。


浙江老年报 人物访谈 a0006 谭玉福:
长征路上铁骨铮铮
2013-10-28 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15;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18;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16;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17;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20;浙江老年报2013-10-2800021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