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谭玉福静静地坐在轮椅上,穿着干净整洁的病服,戴着鸭舌帽,眼睛微眯着,看到我进来,“唔”了一声,他是在与我打招呼。我快步走上前去介绍自己以及来意,谭老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举起左手挥了挥,我握住这双曾经拿过冲锋枪、挖过战壕、背过战友的手,感觉却是那样绵软无力。
“老谭,有同志来看你了!”听见老伴阮超英的声音,谭老微扬起嘴角,笑了。“我爸爸现在几乎不认得什么人了,也不说话……”二女儿谭玲萍说,大约七、八年前,谭老的记忆开始衰退,慢慢地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只要听说有人来看望他,就非常高兴。
负责照料的阿姨给谭老递上一支香蕉,谭老掰出一段来给她,阿姨说:“您吃吧,我也有。”谭老这才安心吃起来。阮超英感慨地说:“这是他一辈子的习惯,有什么吃的用的,总是先想着别人,哪怕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一点却从未改变过。”
由于与谭老交流十分困难,采访的过程主要是我们与他老伴的对话。女儿谭玲萍则拿出谭老之前写的手稿作为补充,以保证其真实性。
红军精神
爬雪山过草地,谭玉福省下自己的粮食,救活战友;见战友背不动装备,他二话不说,扛起就走。解放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他让出自己的房子给同事;看见医护人员抬不动担架,他卷起衣袖,加入队伍;听说有急诊病人,他亲自跑上跑下帮忙联系……
老伴阮超英告诉我们,谭老最常说的话就是:“想到我的战友,我觉得很惭愧,他们牺牲在战场上,我却幸运地活下来。我要用一辈子去帮助他人,关心群众,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党,对得起我的战友。”
翻看着谭老的手稿,已经泛黄的稿纸上浮现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饥寒交迫的战士,以及那苍凉恐怖的草地和雪山,但更多的是“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相信党”的红军精神。
小资料
1.夹金山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红一方面军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2.红军用于充饥的皮带
红军吃皮带是真的,但他们吃的皮带不是我们今天经过工业化加工制成的皮革,而是农牧民初加工的皮带或者是直接将牛皮剪成皮带状晒干后系在腰间的“特殊皮带”。饥饿难当的时候,战士们就拿出这样的“皮带”来吃。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水泡泡,下锅烀烀,有盐就放点,没有就算了,不管烂不烂,能充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