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新关注

文章导航

孝在仙居

  孝在仙居

  □记者 孙雯靖

  10月22日,仙居县财税局纪检组长潘建虎起得格外早,因为是仙居县骨干培训班第二期开班的日子。

  来到仙居县党校第三教室,参加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已陆续到达。听完“仙居慈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和“中国梦的解读”两堂课后,潘建虎说,自己非常愿意来培训班学习“慈孝文化”,家人也受到感染,格外尊老敬老。

  骨干培训班是仙居县慈孝办、仙居县文明办为推进“慈孝仙居”所创建的,意在“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美德”,邀请全省相关专家学者来仙居讲座授课。首期参加培训的是村干部,第二期培训人员是县级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

  在仙居,这样的孝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很多。自仙居县“慈孝仙居”创建工作启动后,大批慈孝行动和故事不断地涌入人们心头。

  慈孝基金让老人“富有”

  “陈建飞捐款3000元,陈建镯捐款1000元.......”这是大家为村里的慈孝基金捐的善款。在万竹口村的活动中心,这样的捐款仪式时常上演。

  万竹口村慈孝基金作为仙居县第一个村级慈善基金,成立于2012年4月26日。村两委针对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现状,为帮助外出村民尽孝,同时便于照顾村里的老弱病残,最终成立了慈孝基金。

  “基金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成功募集到19万元的善款,到今年,已经增长到了35万元。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的子女捐的。”万竹口村主任陈建飞自豪地介绍。

  “一般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或者生活困难的老人,慈孝基金每年都会为他们每人出资3000元至5000元,帮助他们改善生活。”陈建飞说。

  除了资助老人,慈孝基金还非常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村里自发组织了舞龙队、军乐队、排舞队和腰鼓队,在农闲时节表演节目。基金会在去年重阳节还举办了“赛被子”大赛,让媳妇们秀出自己婆婆的被子,看谁的最干净、最保暖,充分调动了村民关爱老人的积极性。

  “村里自从有了基金会之后,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了。村里经常有演出,还组织我们去外面旅游,我感觉我从精神上变得富有了。”村民陈小莲说。

  同时,基金的活动还包括表彰先进,发放困难补助金,并且每年老人节为全村老人举行祝寿活动,发慰问金,邀请医务人员为老人健康检查。

  此后柯家、月塘、白岩等村迅速跟进,短短4个月,全县所有试点村庄都建立了慈孝基金。

  仙居县还出台了规范的基金管理办法,确保慈孝基金发挥最大收益。基金实行保本取其增值所得使用的机制,每五年结算一次,捐赠者必须是自愿行为。捐款方式为冠名赞助、一次性现金捐款和小额捐款三大类。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筹集了慈孝基金1094万元、冠名基金3415万元。

  签署协议让“慈孝”更规范

  仙居县各村不仅建立了慈孝基金,村党支部、村委会还根据村规民约与全体村民签署慈孝协议,从制度上规范慈孝行为。

  记者在协议书上看到,凡签订协议的村民,将履行以下义务:让家里的老人住上新房;每月10日支付赡养费,每年要带父母到医院体检1次,有病的要及时医治;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且在家的,至少每两天看望父母一次,外出的则每周必须通话1次以上;关爱但不溺爱小孩,不虐待小孩……

  根据协议,违约者,将不得安排新农村改造地基,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取消各类先进评选资格,不得参与村干部选举,不得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不得在村内担任公职,集体福利按减半享受。对村老年协会每年评选出的慈孝之家和慈孝之星,村里则赋予他们宅基地优先安排、享受镇信用社信用低息贷款等待遇。

  面对慈孝协议书,村民冯冬雪欣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尊老爱幼,本就是我们的职责。希望这份协议书,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活动中来,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使小家伙们的成长环境更加美好。”

  助老志愿者越来越多

  虽然是一个老典型了,但官路镇萍溪村志愿服务队队长胡卫明仍然是一副纯朴相。小胡子,精瘦,坐在那里,一点也不显眼。屋子也没好好收拾,只有墙上那几面奖牌有些光彩。

  1989年,村里成立了仙居县最早的老年人协会,急公好义的胡卫明便跟着会长一起给村里铺水泥路。1993年,他牵头成立了萍溪村青年服务队。那时的农村,这样的志愿者组织非常鲜见,不理解甚至敌意,也曾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这支队伍什么好事都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位村民不孝敬父母,青年服务队成员于是到这位村民家里,称出部分粮食,送到其父母家中。

  这件略显鲁莽的事情,被一张老照片记载了下来,保存在胡卫明的系列相册中,已然发暗。

  转机出现在2002年,他们转型为正式的志愿者组织,并挂了牌。此后,包括村干部在内,很多人加入了队伍。但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队伍中年纪小的也有四五十岁了。于是在2009年,队伍改名为志愿者服务队。

  针对村里老人多的实际,他们的工作多半与老人有关。比如帮助老人清理家园、为老人调解纠纷等。

  随着声誉日隆,要求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审核也就越来越严。现在要加入,需老人评估社会口碑才行。

  萍溪村有3400人,其中500多位老人,但其子女多半在外地打工,手头不宽裕。有老人因无人做饭而经常哭泣,于是志愿者便成了他的“厨师”。

  像胡卫明这样的助老志愿者几乎遍及了仙居全县,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慈孝”列入信用评级

  45岁的仙居县下各镇路北村妇女主任王雪娟是2012年度仙居县“县级慈孝之星”获得者。从2011年4月开始,她义务办起了“东篱之家”爱心课堂,每周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最多时义务照顾的留守儿童多达60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王妈妈”。

  为了给孩子们添置更多的书本和设施,她经营着一家来料加工作坊。为了扩大经营,王雪娟向仙居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了15万元贷款。

  王雪娟之前贷款月息是8厘7,在她荣获“慈孝之星”后,仙居县农村信用联社主动把利率降到了基准利率。王雪娟说,现在一个月利息减少了近700元,负担减轻不少。今年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仙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经承诺贷款到期后会把王雪娟的贷款额度提高。

  仙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工作,并按照金、银、铜牌的信用等级,给予诚实守信者享受优先信贷资金、优惠贷款利率、存款积分优惠、简化贷款手续等激励机制。

  “慈孝仙居”创建工作启动之后,仙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慈孝行为写入了考核制度,百分制的信用户评定考核中,慈孝行为占到5分。按照信用户的分数等级,达到等级的农户都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利率优惠。

  在仙居,每个人都知道“慈孝仙居”的行动,小到刚上学的孩子,大到花甲的老人都在说慈孝的故事。慈孝仙居,不仅仅改良了社会风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会使传统的慈孝文化从家庭层面推广到社会层面,由“小爱”升华为“大爱”,将仙居的慈孝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浙江老年报 新关注 a0004 孝在仙居 2013-10-25 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07;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09;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0;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2;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3;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6;3232886;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1;3232272;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4;浙江老年报2013-10-2500015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