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无定河畔写春秋 (1)
今年10月1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本报选摘《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忽培元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即将出版)一书部分内容,谨作纪念。
响水堡
没有专门的采访,甚至不曾故意地提出任何一个问题,只是随时记下她老人家,一位抗日战争中入党,之后千辛万苦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以后在绥德认识习仲勋,又结成终身伴侣的齐心老人的此次旅程。她此刻牵着女儿桥桥的手,沿着习老的革命征途寻访昨天的故事。笔者有幸陪同,听着她老人家一路亲切的言词及亲身感想,记录下所闻所见。
无定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也是一条苦难的河。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战马嘶吼、兵戈相见的战场;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屠场;是中原帝国抵御外族入侵的战场;也是穷人造反闹革命的地方。闯王李自成从这里起事,红军将领刘志丹到这里征战。多少革命者涉过这条河,陕北六烈士在这里就义。
齐心同志此去横山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著名的横山起义。这是习仲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后,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亲自部署和指挥的一次成功的兵运工作。
无定河作为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越到上游,河床越来越宽,河道落差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它来自毛乌素沙漠深处,河道便像一匹野马,在沙丘之间随意弯曲狂奔。公路沿着河畔上行。到了一处高地,河道突然由南转向正西。北岸是低洼的沙滩;南岸是高高的山崖。山崖之上,出现一座古寨,背山面水,高高在上,显得格外峻拔,这便是横山起义的重要旧址之一——响水堡。
响水堡为横山县的重镇,紧靠内蒙古,历来就是守边重地。寨子的石墙窑屋坐落在山坡,无定河如同天上涌来,响水堡好似中流砥柱,当河矗立,形成天然的军事要塞。一堡当道,易守难攻。
眼下,正是下午三四点钟,高原火热的阳光由无定河上游直射而下,耀得人眼睛有些恍惚。汽车奋力盘上山顶的古寨遗址。齐心老人下车,顶着烈日登上古寨高墙。大革命时期,为创建陕北根据地,马明方、马文瑞曾在这里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建立党团组织。而最使这座名堡尽人皆知的,则是它在影响深远的横山起义中的历史故事。
当地党史办的同志指着脚下山腰里的几所老瓦房说:“齐老,你看,那里就是敌人的营部所在地。当时响水堡驻扎着敌人一个营,营长反动不化,是横山起义的重要障碍。起义部队和解放军联合发动攻击,不到一个晚上,就消灭了敌响水堡寨内守军和榆林援军两个营,为横山起义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九封信与连续召见
对于这次起义,齐老曾听习仲勋讲过。那是1946年炎夏时节,也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高潮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延安遭到国民党部队重重包围,战争形势日趋严峻。好在有王震将军率领的南下支队同李先念部在中原吸引着30万敌军苦战,才赢得了陕甘宁边区从容备战时间。可是毛主席很关注王震部队的安危,7月26日至9月6日,毛主席一连九次亲笔写信给时任西北局书记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治委员的习仲勋,就中原部队突围后豫鄂陕边区的建设和迎接王震部队北返行动作出周密部署。甚至还专门找他面谈:“仲勋同志,现在王震部队要回来了,突破敌人30万军队的包围不容易呀,你说他们回来的路线怎么走?从哪里过渭河?”“我看途经商洛山中,由蓝天山口子出来,从渭南大荔一带连夜渡过渭河离渭北山区最近,容易避开敌人的围堵。到时候我们派部队接应。”
“是呀,一定要派熟悉情况而又得力的同志去接应。还要他们注意收集沿途敌人驻防和兵力分布情况。同时要通知所经之地地方配合开创新的游击根据地,以巩固扩大此次南下作战的战果。”毛主席说着,停了下来,沉吟片刻,又说:“部队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经疲惫至极,需要补充给养和短时间休整呀。另外,部队到达边区以后,要召开群众欢迎大会,欢迎我们的南下英雄凯旋。”
习仲勋听得心中十分感动。想不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一次具体军事行动会如此地精心安排,甚至夜不能寐。可见他对革命事业是多么的高度负责,对同志、部下又是多么的关怀备至、重情重义!
接受任务后,习仲勋在精心领导组织南线出击,接应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之时,对周边地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态势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忽培元
(未完待续)